第11版:濮阳发展成就巡礼

棚改攻坚显成效 群众喜圆新居梦

小区街景。

鸟瞰图。

社区礼堂效果图。

商业楼效果图。

住有所居、安居宜居是千万家庭的梦想,尤其是住在棚户区的居民,更希望改变居住环境。工业园区下辖1个办事处、23个行政村,4万余人。原村庄住宅破旧、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基础配套落后,村庄搬迁整合迫在眉睫。

为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拓宽发展空间,2014年初,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以“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为总目标,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整村搬迁的原则,谋划实施了棚改一期工程项目。

该项目规划占地578.9亩,省下达棚改安置住房6226套,实际建设6238套,总建筑面积87.1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4亿元。该项目为异地新建安置,建成后拟安置辖区内群众1万余人。

在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局办的大力支持及协助下,针对棚改工作,村庄整合办认真研究政策、积极开展工作、严管工程质量,有力推动了棚户区改造项目进程。

政府主导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为扎实推进棚改工作,工业园区成立了高规格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指挥部,举全区之力予以推进。指挥部在外出考察和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群众意愿,不与民争利,不与商争利,先建后拆,异地安置,同步建设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让群众感到近期划得来、长远有保障,调动其支持配合村庄整合工作的积极性。

截至6月30日,A、B、C地块28栋住宅楼、1栋商业楼、4栋配套服务用房已达到交工条件;小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全部启动,目前已完成地下雨水、污水、给水管网的铺设工作,正在进行小区内道路、广场、围墙等景观工程施工。D、E地块19栋住宅楼已经封顶,正在进行二次结构及地库施工。

在此基础上,工业园区相关部门多次赴我市其他县区,对房屋拆迁和群众安置补偿进行学习交流,并结合实际情况出台安置补偿方案,切实加快群众搬迁进度。

加强管理

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

为确保棚改A、B、C地块及D、E地块的工程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工业园区各村庄整合办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工程管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组织各个单位,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的管理能力,提高各个施工队伍自我检查和自我管理能力;针对5个地块的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节点等实行评比活动,由甲方、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互相打分,按照排名先后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实行夜查工地、突击检查等方式,查找工地存在的隐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整改。

抢抓整治

深入推进建筑扬尘治理

为有效防治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村庄整合办吸取经验教训,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制订扬尘治理措施。一是通过逐级签订扬尘治理目标责任书,对扬尘治理工作进行目标化管理。二是将扬尘防治工作具体落实到操作层,并建立奖罚措施,由安全员负责每天检查扬尘治理落实及实施情况并做好记录。三是加大不定时巡查频次和力度,对扬尘治理不达标的施工现场,实行从重处罚。四是对工地垃圾进行集中检查与整治,及时清运工地建筑垃圾1万余立方米。经过各单位的共同努力,扬尘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攻坚克难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工业园区组建专班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积极与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国有投融资集团等对接。如今,棚改一期工程被纳入省政府棚户区改造计划;公租房入围财政部PPP项目库,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享受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同时,工业园区村庄整合办与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多渠道争取和融资20余亿元。其中:争取中央专项财政补助资金1.6亿元;争取专项基金0.7亿元;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通过省豫资公司向国开行贷款13.3亿元;争取到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资金2.15亿元;通过PPP模式融资4.8亿元;申报棚改专项债券2.36亿元。

本报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张敬勇 吴峰 祝文庆 文/图

2019-09-26 1 1 濮阳日报 c46918.html 1 棚改攻坚显成效 群众喜圆新居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