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濮阳的目标,瞄准“四大战略”,以“放管服”改革为主线,坚持整体工作创一流、重点工作出特色,大力弘扬“和善待人、用心做事”的机关文化,以“促改革、强监管、优服务、提质量、保安全”为导向,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力营造“五个环境”,服务“四大战略”实施,助推濮阳高质量发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更加公开透明便利的准入环境。一是把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建好用好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做好创业创新政策的汇集、解读、宣传和培训工作。二是以商事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和企业住所申报承诺制度,压缩业务办理时间,全市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办理率达96.6%,位列省辖市第三。三是进一步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实现企业登记、产品许可、食品药品审批等服务事项全市“联、通、办”“三级十同”,逐步实现市场监管领域的“一网”“一门”“一次”,营业执照当日发放率在90%以上,网上办件率在70%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四是加快推进产品准入改革,有序推进食品药品许可审评审批改革,深化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改革,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方式,全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行全程电子化,药品经营许可(零售)筹建项目一律10日内办结,比法定时限缩短67%。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邮寄证明核发等9项事项实现了“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优化发展平台,营造更加创新发展的服务环境。一是品牌带动。加快推进清丰县家具、华龙区石油钻采设备及装备、台前县羽绒羽毛3个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督促指导范县大力发展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力争有机产品认证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培育濮阳县壮馍、清丰县食用菌、台前县吴坝大蒜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清丰县产业集聚区创建国家级家具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获批,指导台前县创建河南省羽绒羽毛制品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二是科技推动。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抓好2个省级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做好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申报准备工作。择优遴选5家企业申报第二届河南省专利奖,1家企业申报中国专利奖。三是融资助力。稳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建设,累计实现专利权质押贷款5.92亿元。我市专利权融资额居全省第三,惠及企业数量全省第一。
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是严格源头治理。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实行全方位、立体化监督管理。对全市2.1万余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1600余家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风险和信用分级,持续抓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等重点市场监管工作。二是突出重点治理。加强网络市场监管,集中治理虚假宣传、违规促销、刷单炒信等问题。聚焦食品、药品、医疗等重点领域,加大广告案件查办力度。深入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规范保健品市场秩序。积极查办跨区域重大不正当竞争案件,强化直销企业监管,严厉打击网络传销违法行为。三是开展综合治理。严厉查处知识产权、商标侵权、假冒专利、制假售假、虚假宣传、垄断、不正当竞争、价格违法、无照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四是抓好专项治理。针对群众痛恨的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制假售假、虚假广告、传销等行为,开展问题排查,做好线索移交,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燃煤散烧治理、烟草市场综合治理工作。
坚守安全底线,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一是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引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惩重处各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强化行刑衔接,建立健全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协查核查、追踪查源等工作制度,食品抽检4批次/千人口,确保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在97%以上、加工食品合格率在98%以上。持续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明厨亮灶率在80%以上,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完成率达100%。二是突出重点,狠抓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散煤治理和对用煤大户煤质的监管,加大对洁净型煤、车用汽柴油、车用尿素的监管力度和对不合格产品企业的惩罚力度,扎实开展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严格落实学生校服“双送检”制度。三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确保不发生重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四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整合消费者投诉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提高在线调解、智能咨询、数据采集分析等工作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群众反映问题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创新监管方式,营造更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一是加强信用监管,推动涉企信息归集,强化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管理和应用。加强对企业即时信息公示情况的监督,完善年报通报督查工作机制,加大对未年报企业的抽查检查力度。加快建立“僵尸企业”强制退出机制。二是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统一化、常态化,抽查覆盖企业比例不低于5%。三是强化智慧监管,探索推进“互联网+市场监管”,着力做好食品安全溯源监管综合平台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刘新元 胡庆荣 贾孟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