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濮阳发展成就巡礼——开发区

濮阳发展成就巡礼

高质量发展路上阔步前行

建区以来,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辖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下,相继荣获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化工产业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先进园区等多项“国字号”殊荣,这既见证了开发区的发展,也折射了开发区的魅力。

明晰定位促发展

1992年,开发区成立伊始,辖区曾是一片盐碱沙荒地,目之所及,遍地杂草和稀稀疏疏的庄稼,能拿出门面的只有零星的几家化工企业。

为了又好又快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刚成立的开发区确定了重点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三资企业、内联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走科工贸相结合,金融、房地产、服务等多种产业并举的全方位综合发展道路。

选对了方向的开发区,很快就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个投资热土正在快速崛起。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开发区的发展。2001年12月12日,市委、市政府联合下文,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站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有利于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全市的一件大事,关注开发区发展,参与开发区建设,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开发区发展的合力,为开发区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服务环境。

面对市委、市政府的殷切期盼,开发区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劲头愈来愈足。该区调整产业集聚区规划,充分发挥地处城郊的区域优势,以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为引领,以创建国家科技农业园区为动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农业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到建区20年时,开发区已形成由中原乙烯、中原大化等为代表的石油化工产业,以龙丰纸业为代表的林纸林板产业,以双发实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濮耐功能材料和泓天威药业为代表的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格局。

特别是2016年以来,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紧密结合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国家级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立足自身实际,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明确了转型提升专用化学品产业、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着力突破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

思路不变原地转,思路一变天地宽。一个更有朝气、更有吸引力的开发区正阔步走向前台。

转型升级在加速

全球最大的糠醇生产基地,来自开发区的宏业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最大的马杜霉素制造商和供应商,来自开发区的天威药业有限公司;国内每制造两块高端锂电池,就有一块用到濮阳迈奇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N-甲基吡咯烷酮材料;天津蓝星生产的丁二烯,填补了河南省的空白;上市企业惠成电子已发展成为全国种类最全的LED封装材料生产基地;沃森超高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后加工材料基地;班德路化学为全国单套规模最大、连续生产萜稀树脂的企业……

企业没变!还在那个位置,干得还是原有行业。

企业变了!一款款符合市场需求、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的“高精尖”产品陆续推出,实现了“制造”到“智造”的华美转身。

为将这颗“精细化工皇冠上的明珠”捧在手上,该区邀请中国石化联合会、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对电子化学品产业进行深度的前景分析、调研、论证,形成“电子封装材料”“CCL环氧树脂固化剂”“电子级高纯化学品试剂”“电子级高性能膜材料”四大类电子化学品产业格局。

这只是开发区狠抓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该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大力实施“产业兴区”“招商活区”“科技强区”“环境立区”四大战略。

——实施“产业兴区”战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全面实施工业区改造升级行动计划。启动总投资5亿元的湿地及中水回用、危废集中处置中心、公共管网管廊、公共服务平台等4个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和企业总部基地。

——实施“招商活区”战略,为经济发展增强后劲。发挥专业招商局作用,探索专业招商模式,实行公司策划、市场运作。突出重点区域和主攻方向,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富士康正一(濮阳)特殊材料产业园、天津蓝星等重大项目落户开发区,实现该区招引世界500强项目零的突破。

——实施“科技强区”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健全研发投入机制、完善科技评价与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企业上市奖扶力度。注重培养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充分发挥区内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博士后流动站、院士工作站的现有优势,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形成企业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实施“环境立区”战略,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完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加快产业集聚区政务环境建设,探索实施公司化、企业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全面优化了开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让开发区发展优势不断凸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2018年,开发区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0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22.6%,居全市第一位。

电商之城正崛起

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的同时,开发区又把目光转向了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仿佛一夜之间,该区多出了一张“电子商务之城”的名片——投资2.8亿元,建成濮阳唯一的市级电子商务产业园。经过3年多的发展,该产业园已吸引1900余家企业入驻,先后获得“省级众创空间”“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级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省级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园区”等称号。

近年来,开发区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以加快产业互联互通为重点,全面加快河南濮阳电子商务产业园、跨境电商园、众创空间、物流园区等新业态发展。

为使电商企业尽快在电子商务产业园形成集聚效应,开发区一方面大力引进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另一方面大力扶持本土企业电商化发展,积极引导鼓励传统企业触网转型,不断探索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抓整合促规范,聚功能夯基础。通过完善园区软、硬件基础配套功能,实现电商产业整体运行制度化、规范化。依托路港国际物流园和惠商工业园,大力发展仓储及物流产业。目前,成功引入顺丰速运、易合康冷链物流等7家物流快递企业,总投资1.7亿元。其中,顺丰速运豫北中转场项目,成为豫北地区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快递中转基地,日处理量最高可达1.6万单。

“昨夜春风才入户,今朝杨柳半垂堤。”回首以往,开发区走过了艰苦奋斗的建设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积累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展望未来,充满活力的开发区,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报记者 王金勇 通讯员 尚丰军 施民法 薛亮 刘杰 冯建彬 刘涛 边艺洲 文/图

2019-09-29 濮阳发展成就巡礼 1 1 濮阳日报 c47197.html 1 高质量发展路上阔步前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