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叩开”百姓门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 开发区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努力推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 一项项深得民心的举措,就像一双双“幸福之手”,叩开了百姓家门,让人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放飞教育梦想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和梦想,关系着每一个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开发区始终坚持“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持续,抓教育就是抓未来”的理念,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全区教育水平。 “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黑板、一张嘴”,这是20年前开发区教师上课的常态。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容量小,这是传统教学的弊端。近年来,为改善办学条件,开发区着力推进“双替代”工程,为辖区农村中小学每个教室安装取暖设备,受益师生近2万人。投入资金380余万元采购教育录播教室3套、教学一体机156台,辖区各中小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班班通”, 课堂上图、文、声、像并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动态性、针对性和高效性等,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技防建设,开发区筹措资金427.8万元,为每所学校的大门口、操场等公共场所和每个教室安装高清摄像头794个,配备班班通一体机226台,联网中小学、幼儿园56所、中心校7个,建成了全市教育系统第一个安全监管平台。 目前,开发区已成功创建标准化学校38所、花园式学校11所。“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地方是校园”,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 扎根基层种文化 每逢夜幕降临,开发区皇甫办马辛庄天一苑社区文化广场上就成了欢乐的海洋,由村民自编自排自演的节目轮番上演,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随着开发区不断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多的村民从台下走到台上,文化活动逐渐成为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年来,开发区牢牢抓住民本文化理念,按照“立足民间艺人,积极发展专职人才”的工作导向,着力培养基层文艺骨干,充分调动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真正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更为重要的是,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开发区舍得投入“真金白银”。每年年初,开发区都会列支专项资金,确保基层文化活动有钱干事、干得成事。同时,该区积极克服没有正规国有剧团的难题,采取“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的方式,向民间文艺演出团体购买演出,确保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 撑起民生“保障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