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开发区成立伊始,这里只是一片盐碱荒地,目之所及,遍地杂草和稀稀疏疏的庄稼。如今,这里是一片炽热的发展沃土,一条条道路宽阔通达,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处处住宅小区环境幽雅,处处彰显着生机和活力。
自建区以来,开发区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加快城市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为着力点,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城市建设实现了“破茧成蝶”的华丽蜕变。
统筹规划绘蓝图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开发区按照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原则,坚持把规划作为推进城市建设的首要前提、提高城市品位的关键举措、统筹城市资源的重要手段,以“生态、科技、低碳、宜居”为发展理念,以产城融合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谋划建设经开新城,打造濮阳市西部城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尤其是近年来,开发区精心编制了《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暨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增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达19.5平方公里,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支撑。同时,该区高标准编制了中原路北、皇甫片区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加快完成编制乡镇总体规划,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了规划支撑。
与此同时,开发区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将生态文明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积极推行海绵城市建设。该区从项目立项、规划条件、土地供应、图纸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控,强化源头控制,确保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和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率、下沉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主要控制指标落实到地块。目前,濮阳迎宾路暨S101街头绿地、濮水公园段公共停车场透水砖铺设、卫河路和金堤路透水人行道改造等项目建设已经完成。
立足民生打造宜居家园
“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开发区正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漂亮。”家住开发区容金国际小区的居民许超深有感触地说。
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开发区在城市管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并严格落实市容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机制,有效制止了城市“六乱”现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近年来,开发区还先后对中原路、濮上路等主干道,以及荣域城市广场、龙之光城市综合体等楼宇实施夜景亮化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形象、丰富城市内涵、增添城市活力。该区紧紧围绕城市综合提升、巩固国家园林城市成果等工作目标,从道路体系、广场游园、园林式单位创建、裸地绿化、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入手,先后完成了华安路、濮水路等17条主次干道,安康路、和平巷等11条背街小巷,聚丰苑小游园、金丰苑小游园等两个街头游园的提升改造,完成绿化面积240多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5%,绿化覆盖率达到42.7%。
环境美起来,群众的生活也要好起来。自保障性安居工程启动以来,开发区以全面提高低收入家庭和城中村居民居住条件为切入点,将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重点,加快实施棚户区(含城中村)改造,同步完善配套设施,全面实施棚户区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启动1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16个行政村。
一条条宽阔整洁的道路,一处处应接不暇、令人神往的美景,一个个拔地而起的居民楼……如今,开发区的魅力正透过每条路、每栋楼、每棵树散发出来,也吸引着恒大、碧桂园、万达、建业等国内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路网建设撑起发展脊梁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道路建设。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就像人体的脉络,输送着城市的物流、人流,沟通着城市的商贸往来、人际往返,维系着城市的活力和生命力。
近年来,开发区皇甫办马辛庄村通过发展旅游观光采摘园走上了致富路。目前,该村旅游观光采摘园每亩效益近万元。
“我们能走上致富路,离不开区里给我们修的村前那条路。”该村村民马庆峰激动地说。
像马辛庄村一样,凭借交通的完善,而走上致富路的乡村在开发区还有很多。本着“大思路谋划、大项目支撑、大手笔运作”思路,开发区通过银行贷款、政府融资等途径,多方筹措资金,超前谋划了投资8亿元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超大项目;率先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通过招标确定了以北京市政路桥总公司为首的设计施工总承包中标单位,中标金额约8亿元。
数据虽枯燥但却最有说服力。近年来,开发区相继建设完成了幸福路、濮源路、皇石路、太行路、铁丘路等近20条道路,建设里程约30公里,总投资超过7亿元,使开发区辖区主干道形成“八纵八横”的结构形式,次干道形成“七横十九纵”的结构形式。高效便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路在开发区已经形成。
在大力完善路网结构的同时,开发区以环境更加优美、市容更加亮丽、市民更加满意为目标,着力加强路域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拉长的路网、不断优化的环境,不仅拉大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市品位,也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广泛称赞。
王金勇 僧少琴 尚丰军 薛亮 刘涛 边艺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