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广告

甘草堌堆村——我所亲历的“红色堡垒”

甘草堌堆村地处台前县清水河乡西南部,西与范县接壤,南与山东郓城、鄄城隔黄河相望,北依临黄大堤,地理位置偏僻。在台前县这片热土上,甘草堌堆村点燃了红色革命的星星之火。

甘草堌堆村是革命老区台前县的“建党第一村”。

1933年春,中共直南特委巡视员刘晏春来到范县(今属台前县)甘草堌堆村发展党组织,结识了王性钦等人,经常向他们讲述革命理论,王性钦等人的思想觉悟迅速提高。同年年底,发展王性钦、卢兆德、孙连元、陈有福、王性聪等5人入党,建立了中共党小组,由王性钦任组长,秘密开展地下党组织活动。1936年,又发展王福荣、王性尧、王性善、陈广军、王复洁等人入党。同年秋天,在王性钦家里建立了中共甘草堌堆村党支部,王性善任党支部书记,王性尧任组织委员,王福荣任宣传委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台前县境内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

甘草堌堆村是一个永不变色的“坚强堡垒”。

革命的烈火锻炼了这个党支部。1937年至1938年,先后发展陈有贤、王性林、于士杰、陈兴理、王性和、陈有岭等人人党。截至1938年年底,全村共有党员23人。1939年至1942年,发展了卢召太、王福连等十几名党员,进一步壮大了党组织。共产党开始在这片土地扎根,并很快成长起来。

抗日战争时期,甘草堌堆村党支部把一批批党员、干部、爱国青年送往抗日前线。同时,领导群众开展了卓越的斗争,冒死传递情报,星星之火燃烧到周边县、乡、村,东到尖堌堆村、邵集村、汪卢庄村,西到孙楼村、前王庄村,北到寿张镇、阳谷县、陈丁庄村,开展地下党组织活动,发展党员,壮大革命力量。妇女做军鞋、缝棉衣、送军被,青壮年挖路沟、割电线、拆桥梁、掏地洞,阻止敌军前进。甘草堌堆村党支部是一个攻不破、压不垮、永不变色的党支部。

甘草堌堆村是一个革命战火淬炼的“红色摇篮”。

1942年9月27日,日军推行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以3万重兵,动用坦克、汽车、飞机、大炮,对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中心区濮(县)、范(县)、观(城)一带实施“铁壁合围”。冀鲁豫军区二分区政委曾思玉率部浴血奋战,在甘草堌堆村突破日、伪“铁壁合围”,率领抗日军民成功冲出包围圈。当日9时,敌人冲进村里,以野蛮手段,逐村清剿,实行“三光”政策,党员陈广乾被活活烧死;抗日区长陈有福的父亲陈广偃,被吊在树上拷打,多次审问依旧宁死不屈;王性存被用大刀砍死;14岁的小女孩被剖腹……他们为保护党的秘密英勇就义。那时,笔者才11岁,和八路军的一个女干部,还有本家的一个嫂子跑到村外,正好碰上曾思玉的部队。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第七团、第八团的战士说:“快跑,快跑!”当时,笔者亲眼看到战士有14个挺机枪、10门迫击炮,有的战士还扛着步枪、带着手榴弹,一起投向敌军。不一会儿,敌军阵地上一片火海、浓烟滚滚,枪声、炮声、手榴弹爆炸声、敌人吼叫声响成一片、乱作一团。甘草堌堆村一战,不仅歼灭敌人100余人,而且大大激发了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的胜利信心和抗战热情。

在这次突围战中,八路军指战员损失惨重,第八团一连副连长王金山,第八团作训参谋韩国栋,教三旅民运科长陈伟,战士曹勉夫、李士谦、李士良、李如言等在反复冲杀中壮烈牺牲,为人民群众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党员王复连、夏根绝、刘全章、孙连元等人被掠到日本出苦力,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才被放出来。党员卢兆得被捕入狱,在狱中3年,三五天审一次,敌人用棍子打、钢鞭抽,打得他皮开肉绽,像个血人,依然不放弃革命信仰。

甘草堌堆村是闪烁在中原大地上的“亮眼明星”。

1946年,这里开展土地改革,斗地主、反恶霸、分田地,农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甘草堌堆村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人民群众过上了扬眉吐气、大干快上的好日子。1978年,甘草堌堆村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改革开放机遇,村子的变化一天比一天大。

缅怀英烈,铭记历史。2001年10月1日,台前县政府在甘草堌堆村南黄河控导工程堤上立“甘草堌堆革命老区纪念碑”一座。2004年,甘草堌堆革命遗址被市委宣传部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在,笔者已年近90岁,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的伟大变革,亲眼目睹了甘草堌堆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室盖了办公楼,学校盖了教学楼,修建了水泥路,路两旁安了路灯,办公楼前建了广场,广场周围安了太阳能路灯,晚上灯光闪闪、灯火通明。

如今,甘草堌堆村在村党支部书记辛改云的带领下,正在黄河岸边开发建设月亮湾景区,打造集红色文化、黄河风情、自然生态于一体的红色旅游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笔者作为一个经历了岁月沧桑的老人,亲眼看到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日子越来越幸福,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幸福生活是党给的,我们要永远铭记党的恩情!陈鲁佩

2019-09-30 1 1 濮阳日报 c47382.html 1 甘草堌堆村——我所亲历的“红色堡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