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城乡统筹融合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城乡统筹融合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翟晓飞 郭华 刘振帅 文/图

紧扣主线助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示范区紧扣农村改革和农业开发两条主线,努力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新框架、新格局,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一是打好农村改革基础。全面落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完成土地确权、清产核资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为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的农村发展框架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探索农村改革模式。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上,探索创新了“三位一体”改革,获得中央改革办、农业部、省委政研室、市委、市政府高度评价,并荣获2017年“濮阳市十大改革”称号。其中,大力破解资金瓶颈,探索“土地入股+集体担保”的农村金融惠贷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村集体即可获得村集体担保,从而享受优惠的金融贷款,村集体在金融机构的良好信贷信誉也降低了信贷风险,目前已与市农信社合作成立农村金融服务中心,发放贷款50万元。三是激发农村改革实效。立足农村产业发展,探索和推进各类村集体经济发展新途径,促进产业转型。在进行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的村,充分利用开发改造契机,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产业租赁、物业服务、物流、农贸经济等第三产业。

抓好项目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示范区农业村主要集中在国道342以西(班家耕读小镇规划区),以班家耕读小镇建设为契机,合理规划村庄和业态,以龙头项目带动,将西片区农业村整合打造,统筹推进,谋划建设业态更丰富、功能更完善、文化更鲜明、吸引力更强、普惠性更广的农业农村片区。一是合理规划布局。示范区委托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班家耕读小镇详细规划编制,规划面积7.61平方公里,包含示范区全部农业村。班家耕读小镇总体规划方案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通过市规委会审议。二是重点项目带动。积极招引社会资本,快速建成班店古城、引黄入冀“十里荷塘”、芙蓉宴和农业生态园等产业项目,以项目建设增强地区吸引力。三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卫都大街西延、祥云路、迎宾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对西片区管线、通信等设施进行整体设计、头筹推进,进一步打牢西片区农业村经济发展基础。

培优引贤育人才振兴

有力确保基础教育质量。示范区完成18所中小学布局规划,有序推进建设,保障周边村庄适龄孩子上学。通过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确保周边农村学生受到良好教育。

加强农村科教领域建设。加强与各级科教单位对接,与市教育基金会合作,在班家耕读小镇建设中小学研学旅行示范基地,与省、市农科院共建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大力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谋划建设班店实验学校等一贯制、寄宿制学校。

加强村民技能培训,培育本土人才。积极联系58同城培训基地、龙城技校等,针对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等人员,有针对性地开设中式烹饪、中式面点等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350人;同时,向58同城培训基地输送保姆、保洁、月嫂等专业学员219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0%),有效培育了一批“本土人才”。

整治环境促生态振兴

有序推进西片区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班家村、店当村美丽乡村,谋划耕读班家、诗意顺河、田园店当、桃源范庄、氧吧孔村、康养杨庄等六大主题村庄,理出以村集体为主体的29个农村自主产业项目,谋划打造与班店古城核心区相映相称的景观带和产业体系。

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全面开展“三清一改”活动,迅速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高潮,并多次组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观摩评比活动,示范区全体班子成员参与观摩评比,以观摩促整改,以评比促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有效改善。稳步开展“厕所革命”。多次实地调研、座谈,征求村民意见,与专业改厕企业对接,形成适合示范区的改厕方案,修建农村污水管网,使农民用上完整下水道式水冲厕所,真正使农村厕所达到城市标准。建立日常管理与保洁、生活垃圾定点倾倒、及时清理外运等长效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选聘136名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人员,实现农村环卫清理到村民门口,农村垃圾“日清日运”。改善农村“脏、乱、差”状况,有效提升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提升辖区生态和水系环境。打造绿美乡村,在农户庭前屋后见缝插绿,在田间地头造林增绿,建设路河沿线风景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2019年共栽植柳树、海棠等各类乔灌木2000棵。加强落实水环境治理、造林绿化、河长制工作等,大力优化农村生态环境。

耕读文化助文化振兴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按照“农耕本、诗书情、田园美、文旅兴”的思路,在班家耕读小镇建设“子夏学堂”“西河书院”,深度挖掘儒家文化和耕读文化,做实农耕、诗书、桑蚕等文化载体,联合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游教育活动,促进传统文化传承,推动以儒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根植于社会、融入意识形态领域。

营造良好社会风气。通过开展专题活动、专题宣传等方式,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开展“敬老月”活动,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敬老爱老文化。同时,对老人进行慰问,设置义诊台、免费咨询就诊等方式关爱老年人,形成爱老敬老的社会风气;组织学习各项法律知识,以学法改善道德风气。

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提倡并规范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向全区村庄推广班家“红黑榜”经验,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强化村民自治。同步开展以“党员星级评定”“文明户”创建和“好媳妇”“好邻居”评比等活动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各村上下形成争当好党员、争做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村风民风得到进一步改善。

强基固本保组织振兴

选优配强农村“两委”班子。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区、办、村三级联动,加强政策培训和实践历练,培养领路人,建设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结构优的农村“两委”班子。一是建立监督激励机制。制订《示范区农村党支部“六个基本”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明确农村党支部行为规范,每季度在全区进行一次逐村观摩,统一比较衡量评价,推动了基层党建任务落实。二是加强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对组织动员力弱、带领致富能力不强、在群众中威信不高的“后进村党组织”,按照兰考“六步工作法”和“六字工作法”稳步开展整顿工作。三是加强村务监督,保障基层廉洁公正。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全面开展扫黑除恶活动。推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补贴、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加强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十有”标准,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投资15万元完成卫都办党群服务中心设计和选址,投资30余万元新建东西店当村、东张仪村党群服务中心,配齐桌椅设备和办公用品。娄店和祁家庄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在同步建设中。重新启用并提升大庙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其定期召开党内会议,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纳新等活动提供了良好环境。

加强“三农”队伍工作能力。示范区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对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200余人分2期进行培训,主要运用领导干部讲课、集中授课、现场教学、视频讲学、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进行,切实提高和增强了村“两委”干部的政治素质、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水平,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2019-10-12 翟晓飞 郭华 刘振帅 文/图 1 1 濮阳日报 c48012.html 1 城乡统筹融合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