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方土地的风貌,也是一个时代的内涵。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自建区以来,文化建设投入持续增长,文化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大幅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呈现出繁荣兴盛的景象,充分展现了示范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的大好局面,展示了示范区的魅力形象和美好前景。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示范区牢固树立文化惠民理念,创新文化形式,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一是节日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相继举办了龙文化节、元宵诗会、班家耕读小镇新春年会、示范区春节文化旅游、“暖暖新年”义写春联、“二月二”系列民俗文化展演等活动。二是主题文化宣传氛围浓厚。相继举办“书香人生路 文润示范区”读书交流会、“五彩濮上”文化旅游活动、“龙湖金秋”文化旅游活动等,广大职工、居民积极参与,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三是文化周末会演精彩纷呈。开展“快乐星期天”活动,以文艺表演和法律法规宣传相结合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党的政策,寓教于乐,大大提高了宣传效果,营造了欢乐、祥和、文明、法治的假日氛围,得到了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四是全民健身事业激发活力。按照“全民健身”总体规划,对濮上广场、龙湖广场、论语广场等7个场地安装摆布体育健身器材;相继举办示范区职工运动会、迎国庆乒乓球赛、篮球公开赛等体育活动,吸引了辖区群众积极参与,激发了示范区全民健身的兴趣和活力。
文化惠民深入人心
示范区高度重视基层文化服务工作,按照“七个一”建设标准,率先在全市完成20个配套功能齐全、辐射范围广泛、富有生机活力的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建设任务,推进了村(社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服务中心配备有健身步道、篮球架、羽毛球架、拉杆音响、电子琴等文化设备,并组织召集20名文化协管员参与到文化中心的日常管理,常态化组织开展“乡村大舞台”“红歌大合唱”“乡村春晚”等群众性文娱活动,真正做到文化惠民,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文化大餐。
9月7日晚,在杨庄村文化中心,一块幕布、一个投影仪,把经典红色影片《血战落魂桥》送到了村民的身边,将红色文化融进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合群说:“送电影下基层活动,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大饱眼福。看精彩影片,不仅充实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还增强了凝聚力,非常有助于我们村形成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
据了解,示范区常年组织开展送电影下基层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同时,示范区还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对辖区18个农家书屋场所安全设施、图书上架、书架保存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农村书屋规范运行,让农村书屋真正成为农民朋友的“精神食粮”补给站。
文化市场管理有度
文化市场发展逐步繁荣。严肃行使县(区)级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工作职能,截至目前,共审批文艺表演团体2家、出版物发行(零售)1家、电影放映单位1家、游乐场1家,文化市场逐步趋向繁荣。
“扫黄打非”工作有声有色。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活动,累计制作发放“扫黄打非”知识宣传页3万份,建成宣传展架44个、宣传栏2个,为辖区内20个基层扫黄打非工作站配备“扫黄打非”专用档案柜;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组织开展“护苗行动”“绿书签”等专题宣传活动,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检查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不定期组织办事处、社会事业中心、平安建设中心等有关部门对辖区内文化娱乐场所、宗教场所进行安全大检查,认真、细致排查“黑网吧”“黑KTV”等无证营业场所,并向经营者发出书面警告或直接取缔,有效震慑了不法经营分子,为示范区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文化融合亮点纷呈
示范区紧跟时代步伐,在大力推进传统文化不断走向繁荣的同时,积极摸索梳理融合发展思路,探索出了一条“文化+生态”“文化+体育”“文化+旅游”的新路径。
文化+生态 水波动绿意浓文化兴
走进示范区,绵延悠长的滨湖休闲绿色廊道绿意盎然、大放异彩。行走在湖岸,一边是烟波浩渺、水光潋滟的龙湖,一边是绿意满目、生机盎然的如画景致,真是一步一景,妙趣天成。绿色廊道上点缀着多个文化广场、公园,将休闲性和生态性有机融合。
位于开州路桥东北角的廉政公园内,人物雕塑、浮雕、景石等廉政文化元素与绿化景观、滨河步道充分融入,园林艺术效果更加突出。
位于卫都大街与历山路交叉口北侧的论语广场,建设面积3500平方米,广场上的孔子雕像以及经典语句景观石雕,成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点,向社会展示出“孔子的第二故乡——濮阳”。
文化和生态密不可分,更和旅游产业紧密相连。伴随着示范区“文化+生态”融合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推进,龙湖沿线将依托独特优质的生态资源,积极谋划文化旅游产业项目,通过新模式、新途径展现示范区新时代风采。
文化+体育 叫响特色文体品牌
“哇!太酷了!”今年8月,2019年中国极限运动大会摩托艇比赛在示范区东湖开战,浪花上掀起的速度、激情和技巧,画出一道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东湖岸边站满了观众,纷纷为运动员精彩激昂的表现喝彩助威。
示范区具有宽广通畅的道路系统,坐拥山青、水秀、地绿、景美的良好生态环境,有着全民健身的传统和基础优势,具备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近年来,示范区通过承办摩托艇赛、马拉松赛、龙舟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打造出特色文化体育品牌,让城市名片更加响亮,让激情四射的“魅力新城”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文化+旅游 有诗也有远方
近年来,示范区按照“农耕本、诗书情、田园美、文旅兴”的思路,在班家耕读小镇建设了农耕文化展览馆、西河书院、子夏学堂、耒美术馆,深度挖掘儒家文化和耕读文化,做实农耕、诗书、桑蚕等文化载体,联合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游教育活动,促进传统文化传承,推动以儒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根植于社会、融入意识形态领域。如今,这里已然成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综合体,群众在这里可以享受到一站式文化旅游服务。
“这里面有农耕文化展览馆、书院、学堂、美术馆,把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一起,群众在一个小镇内就可以感受到‘诗与远方’。”班家耕读小镇负责人介绍说,濮阳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注重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文脉传承。班家耕读小镇内多个文化场馆的建成投用,进一步提升了小镇整体文化品位。
文化事业的繁荣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让更多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目前,示范区辖区内拥有市级文化宫1座、图书馆1个、美术馆1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个。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示范区脚踏着时代的旋律,积累着文化的底蕴,激发出奋斗的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示范区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扎实加强文化建设”的嘱托,整装前行、砥砺奋进,以文化繁荣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示范区文化建设赶超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