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卫生机构数(含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由1949年的9家增加至2018年的4050家;卫生技术人员由1949年的144人,增加至2018年的2.38余万人;人均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不足40岁提高至2018年的77.51岁;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为3.73‰、5.40‰,主要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1983年我市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个个鲜活的数据,更是折射出我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成效。正是这些成绩的取得,让我市接连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第三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全国第一批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市、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十佳特色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目前,濮阳市城乡居民15分钟健康服务圈已经建成,远程医疗使居民足不出市就能接受国内外知名专家的诊治,智慧医疗让群众看病更加方便、快捷,家庭签约医生送医送药到家门口。
医改不断深化。2015年,濮阳市被确定为第三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按照“群众自愿、慢病突破、试点先行”的原则,将分级诊疗试点在全市推开。
完善居民医保制度。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整合,实现了管理体制、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的“七统一”。
精神卫生工作亮点突出,防治体系日益完善。实现了市、县、乡三级精神卫生防治网络的全覆盖。2018年,我市作为河南省唯一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圆满完成三年试点任务,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
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截至2018年,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可开展河南省公布的全部15项二类技术项目和500余项一类技术项目,仅二级以上医院开放床位1.09余万张,诊疗人数684.23万人次,急诊病人为41.21万人次,出院病人为41.45万人次,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平均住院日降为8.85天,门诊病人次均费用降至187.79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全民
截至目前,全市电子化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9.07%、预防接种证建证率99.74%、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88.99%、传染病登记报告率100%等,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全民的有力证据。
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初步建成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制,建立并完善了应急预案体系和市、县、乡三级卫生应急队伍。
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建立健全市、县、乡办三级健康教育网络,组建健康巡讲专家团,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医院达标率100%。
全民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市级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中心)初步建设完成;完成与省级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了个人基本信息、医疗服务信息、综合管理信息在平台与医疗机构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截至2018年年底,我市因病、因残致贫共有1.2万户,占全部贫困户的50.46%。市委、市政府坚持全面覆盖与精准救治统筹推进的原则,聚焦健康扶贫,从“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四个方面着力,综合施策,构建健康脱贫的长效机制,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以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不同级别、类别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出彩中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谈到未来,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翠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