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财税体制,理顺分配关系。1984年4月,台前县各乡镇成立财政所,实行县财政局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机制。1984年至1992年,对乡镇实行“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乡镇收入统一上缴县财政,乡镇支出由县财政统一拨付。1992年,“七所八站”划归乡镇政府管理,乡镇财政所也在划归之列,由县财政局在业务上对其进行指导。1992年,对乡镇实行“包死基数、超收全留、短收自负、超支不补、一定三年”的财政管理体制。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对乡镇收入、支出、补助或上解基数进行了调整。2002年,对乡镇实行“划分收入、核定收支、定额上解或补助、增收全留、自求平衡”的财政管理体制,按收支余额的35%上解(收支是负数的为补助乡镇)。该县根据收入增长和规模变化情况,不断改革财政体制,逐步下放事权和财权,不断修订和完善预算管理办法,使乡镇政府由过去躺在县财政怀里吃“大锅饭”逐渐转变为分灶吃饭、自主理财、自求平衡,形成了县乡抓开源、上下保平衡的良性运行体制。
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财政收入征管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台前县通过建立协调配合机制、目标奖惩机制、监督检查机制等,保证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每年年初将收入目标分解到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和乡镇政府,再由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和乡镇政府细化到基层部门,层层落实各级各部门抓收入、促收入的责任,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缺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对经济政策变化和收入形势的分析预测,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坚决落实县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调动乡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坚持开展财务大检查、财税监督检查、非税收入稽查等规范税收行动,不断改进并完善税收征管办法,严格依法治税,着力构建“宏观税负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收检查”良性互动的新型征管机制,有力促进了财税收入的均衡入库。
优化支出结构,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得到保障
增收和节支是财政整体工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财政要发展,经济是基础。多年来,面对财力增长有限、刚性支出增长较快、收支矛盾极为尖锐的局面,台前县财政局牢固树立节支就是增收的观念,坚持“量入为出”原则,贯彻落实“有保有压”的财政支出方针,着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努力缓解政府事权过多和财力不足的矛盾,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保障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去。在工作中,严把预算编制关、支出管理关、预算执行关和重点支出到位关。一是打破“基数+增长”安排经费的模式,实行“零基预算”编制办法,从零开始编制支出预算,合理调整单位经费支出结构,把住预算编制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人、车、会、话、药”等财政支出大头和资金管理难点的管理办法,把住支出管理关。三是严格执行《预算法》,严格执行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预算,一般不追加支出预算,把住预算执行关。四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教育系统教师工资在预算中打满、打足;坚决保障好法定增长支出和实事好事支出;压缩临时性支出和一般性支出,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民本上、用在事业发展上,把住重点支出到位关,保障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深化财政改革,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成效显著
在全省率先实行财政统一发放工资。如何规范分配秩序、杜绝不合理支出,是财政管理工作中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台前县从2000年开始对全县财政供养人员进行全面核查,经过严密组织、调查摸底、严格把关,当年核减不应享受财政供养人员454人,年节约财政资金150万元。在全省率先对所有财政供养人员实行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确保了全县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大局稳定。2000年9月,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台前县人民政府负责人就财政统发工资工作作典型发言。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为缓解财政困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2000年12月,台前县在全市率先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和国库收付中心,在不改变预算单位财务自主权、资金使用权、法律责任权的前提下,取消县直各单位设立的银行账户和会计、出纳岗位,由县核算中心管理县直各单位的财务印鉴,统一进行会计核算。各单位的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收付中心,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实行集中支付。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政府资金调度能力,国库收付中心账户余额保持在100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多年来财政紧张的局面。
推行财政投资评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的评审与管理,杜绝资金损失浪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台前县财政局于1999年成立全省首家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组建了一支业务技能强、政治素质硬的财政投资评审专业队伍,做好财政投资的“裁判员”。近年来,台前县财政投资评审业务范围由窄到宽,业务量由小到大,评审效益逐渐显现。自成立以来,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共完成评审项目6330个,审定金额71.1亿元,审减10.6亿元,审减率13%。
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逐渐扩大。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加强公共支出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台前县自2000年起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按照“上规模、扩范围、促规范”的要求,明确各项采购工作程序,落实政府采购相关政策文件,制订政府采购目录,完善监督体系,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
乡财县管改革稳步推进。长期以来,台前县由于乡镇财力收支缺口大、债务沉重,财政极端困难,影响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为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2003年,台前县在全县所有乡镇推行乡镇财政管理新模式——乡财县管,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支、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体制,县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2003年,市财政局确定台前县为全市乡财县管改革试点县,要求各县区参照“台前模式”推行乡财县管改革,台前县成为全市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的“领头羊”。
仓廪实而天下安。国富民强是每个财政人的梦想,纵览30年来台前县发生的巨变,城市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台前财政人的运筹帷幄下,台前县社会经济发展正迸发出强劲活力。
本版组稿 赵杰华 赵伟 仝绪勇 管杰玲 本版摄影 黄立 刘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