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赵玉甫兴奋地说:“我们通过电商平台,实现鸡枞菌每公斤100元的销售价格,每公斤比卖给批发商的价格要高60元,帮助56户贫困户每年增收150余万元。”电商销售的迅速发展,带动产品精深加工、保鲜冷藏、纸塑包装、冷链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50余名贫困户实现就业,月工资在1500元以上。
加强利益联结,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实现贫困户全覆盖。赵玉甫成立清丰县天水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拿出60余万元积蓄和50万元贷款注入合作社。合作社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家庭人员构成、自身条件等情况,探索创新了“出钱又出力的包棚创业”“出钱不出力的菌包托管”“出力不出钱的劳务承包”“不出钱不出力的互助救济”四种带贫模式,使村里的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为“暴发户”“小老板”,让需要政策兜底的鳏寡孤独人员也能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真正做到“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
心系贫困群众
创造幸福生活
行走在赵家村,你会觉得心情十分舒畅。占地面积约8900平方米的开放式游园广场和约8000平方米的人工湖,成为群众休闲的好去处;道路通畅、环境优美,家家户户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近年来,赵家村先后获得省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市级五好党支部、市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清丰县乡村振兴战略试点村。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除了带领群众致富,赵玉甫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他积极寻找就业机会,介绍12名村民到附近的商砼站、家居博览中心工作,其中包括5名贫困人口;看到群众蔬菜滞销,他积极帮助群众寻找销路,与各大超市对接,将滞销蔬菜直接卖到市区超市。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赵玉甫遍访村内88户贫困户,对每一户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村内贫困户老党员张喜竹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双目失明,老伴赵永秀身患胃癌,儿子因车祸丧失劳动力,生活的重担压在儿媳闫彩玲肩上。赵玉甫动员闫彩玲参加第一期食用菌种植,帮助闫彩玲学技术、买菌种、找销路,大大激发了闫彩玲的脱贫动力,第一年就挣了1万余元。如今,闫彩玲已有4座大棚,年收入12万余元,不仅脱了贫,而且买了小轿车,走上了致富路。
赵家村的脱贫经验,吸引了国家、省、市领导的关心,吸引了国家级、省级媒体的关注,赵玉甫也成了国内食用菌圈内知名的“蘑菇书记”。对于这些,赵玉甫并不满足,他说:“现在群众的日子比过去好过多了,但是我告诉大家,好日子还在后头呢。”下一步,村里要发展特色旅游,打造食用菌文化,探索开发菌类旅游商品,节假日吸引更多市民到基地采摘;建设学生实践基地和食用菌博物馆,吸引更多游客到赵家村观光体验;谋划建设赵家村乡村旅游基地,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