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鲜藕上市的好季节。西邵乡的节水莲藕园区内,村民有的在忙着采挖莲藕,有的在将收获的莲藕装车,一派繁忙景象。
“西邵乡的莲藕还上过全国两会的餐桌呢!”西邵乡党委有关负责人自豪地说。
西邵乡位于豫冀两省交界处,106国道纵贯全境,交通便利,是人流、物流、商流的聚集地。全乡辖区总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4.2万亩,黄河故道区面积1.2万亩。
“黄河故道区都是沙土,种小麦成本高、产量低,收成不咋好。2000年,西邵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引进了节水莲藕技术。”该负责人说。得天独厚的土质和气候条件,再加上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模式,西邵乡莲藕一上市就得到了各方关注。
“因为是沙地种植,我们的莲藕大、白、脆、甜,还是绿色无公害产品。一上市就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该负责人说。
为进一步提高种植成效、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在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乡刘苑村村干部带头成立了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该社成立后,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进行藕种改良,并邀请省内外专家对藕农进行技术培训;引进先进包装加工设备,建设了莲藕贮存加工厂;申请了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注册了“苑村”商标;积极与外地客商建立业务联系,不断拓展市场。西邵莲藕声名渐起,2011年,经过两轮程序极其复杂、标准近乎苛刻的检验和评比,西邵乡“苑村”牌莲藕最终脱颖而出,登上当年全国两会的餐桌。
“这几年,因为藕池使用频繁,莲藕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比以前减少了。我们正在努力进行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和效益增加。”该负责人表示。
目前,该乡正通过河南省2018年“一村一品”示范项目,采取补贴政策对刘苑村藕池进行改造升级,对现有藕池进行更新换代补贴1000元,新建藕池补贴3000元。
“下一步,西邵乡将在保证现有藕池的基础上加大对莲藕种植的补贴力度,逐步将现在的节水莲藕园区发展为集湿地保护、旅游观光、乡村文化建设、廉政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景区,带动周边餐饮、旅游、娱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形成一种新型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生产经营形态。”该负责人表示。
冯云丽 任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