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三散”指“散乱污”企业、散煤、散尘等三大污染源。“三散”污染是目前影响我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抓好“三散”污染治理,将为完成全年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近期来,市直各相关部门积极行动,有效推动“三散”污染治理工作。本报特推出专版,将这些单位在“三散”污染治理工作中的职责、治理任务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效等予以展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助推“三散”污染治理取得更大成效,确保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市发改委
“双替代”是“双替代”供暖工程的简称,在集中供热管网和地热供暖管网覆盖不到的广大农村地区,使用电取暖设备或燃气取暖设备来替代燃煤取暖。实施“双替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实施我市生态立市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当前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今年8月,省政府召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暨“三散”治理专题会议,要求濮阳等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供暖季前完成平原地区“双替代”供暖任务。今年我市“双替代”任务由13.88万户上调至26.6万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安排推动,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和服务指导组,确保“双替代”任务顺利完成。截至10月28日,全市共完成“双替代”19.14万户,省定目标完成率71.9%。
为加快推进“双替代”工作,我市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保障工作。
濮阳供电公司对全市村庄用电情况进行筛查,确定对695个电网薄弱村实施配套电网改造,目前已经改造439个村庄,竣工率63.1%。
全市接通管道天然气村庄1351个,通村率48.3%,使用管道天然气的农村居民31.19万户,入户率37.3%。
积极对接上游气源,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与我市7家直供城燃企业签订了2019年及2019—2020年采暖季供用气合同,全年供用气量7.19亿立方米,增长50.1%;采暖季意向气量3.36亿立方米,增长43.6%。
10月28日,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刘国廷表示,目前,该委正在督促协调相关县区和濮阳供电公司、燃气企业加快电网改造和燃气管网铺设,积极落实上游气源,努力保障禁煤后群众的取暖需求。
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贾伟
市公安局
高质高效完成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对濮阳来说,是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攻坚战。在这场硬仗中,全市公安机关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敢于担当、勇挑重担,迅速行动、全警动员,以高度的责任、坚决的态度、过硬的作风和强力的措施,扎实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为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公安力量。
在“三散”污染治理行动中,市公安局强化推进措施,加大管控力度。一是持续加强烟花爆竹禁燃禁放。严格执行《濮阳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完善落实网格化目标管理责任体系。紧盯燃放高峰时段和重点区域,组织开展巡逻查控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全域、全时段禁售禁燃禁放规定。二是严格机动车污染管控。综合运用视频卡口、布警卡点、动态巡逻等控制手段,组织开展“封城行动”,昼夜严查柴油货车、农用车等冒黑烟、高污染车辆进城,落实重污染天气机动车限行管控措施,减少机动车排放污染。三是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发挥公安机关破案追逃工作优势,主动出击,对环境污染违法犯罪分子出重拳,对阻碍干扰环境执法的违法犯罪分子下重手,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依法保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在攻坚行动中,市公安局在市环境攻坚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积极与市环保、商务、城管等部门沟通对接,在工作信息上实时共享,在打击违法上靠前一步,在综合整治上主动作为,围绕复杂疑难治污问题合力攻坚,全面提升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整体效果。
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武德龙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在“三散”污染治理工作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严格按照有关要求,铁心布置、铁面检查、铁腕执法,全力推进全域禁煤工作,为改善我市空气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铁心布置,及早部署安排宣传工作。召开全市燃煤散烧治理工作会,印发《濮阳市秋冬季散煤治理集中大排查方案》,对秋冬季散煤治理集中大排查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大力开展散煤专项治理工作。为营造治理氛围,全市各地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工作。悬挂条幅、张贴墙体标语4831条,制作主干道宣传路牌9个,出动宣传车34辆,发放宣传页30.7万份、告知书5.6万份,利用LED、微信、“平安大喇叭”和电视台等宣传1.6万余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铁面检查,抓实排查抽查和督导暗访。开展过筛子式拉网排查,逐乡逐村进行抽查,每个村抽查不少于30户,对发现的煤炭及其制品、燃煤炉具及时收缴、处置,及时交办整改。不定期进行暗访督导,对每个县区督查时间不少于3天、每个乡不少于5个村、每个村不少于20户,确保完成清零任务。
铁腕执法,抓牢目标责任和追责问责。对暗访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详细台账并采取当场交办、集中通报,倒逼各项任务落实;对工作失职、措施不力、敷衍推诿的人员,按照有关文件提交相关部门问责。
截至目前,全市已排查30.1万户,收缴散煤等433.8吨、燃煤炉具4080个,检查运输车辆521辆,查处问题车辆4辆,未发现新的散煤生产销售点。
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吴运海
市住建局
根据职责分工,在全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中,市住建局主要负责建筑工地、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扬尘污染防治,并负责重污染天气预警管控期间应急响应措施落实。今年年初以来,该局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我市建筑施工扬尘得到有效控制。
完善措施,压实责任。该局根据《2019年扬尘污染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濮阳市建筑工地及商砼站扬尘污染防控工作暂行规定》《重污染天气预警管控夜间巡查实施方案》等文件规定,进一步细化行业标准,明确各方责任,促进责任落实和规范操作。
强化监管,严格执法。下半年,该局组建了建设工程联合巡查大队,以市中心城区为重点,对全市建筑工地、商砼站进行高密度巡查督导,并进行量化考评。每周对排名靠后的工地项目和商砼企业,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面谈警示、行政处罚、停工(产)整治、列入诚信“黑名单”、清除出濮阳建设市场等梯次处理。同时,将考评结果作为对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依据。截至目前,市本级共交办扬尘污染问题275个,移交行政处罚74起,约谈项目24个,记入“黑名单”2个,起到了明显的震慑效果。
典型带动,整体提升。各级各部门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注重专业技术服务,加强扬尘防控指导,着力打造了濮阳县濮上人家安置房、华龙区龙湖佳苑、开发区翰林世家、示范区企业总部等标杆工地,通过典型示范,进一步提升全市工地文明施工水平。
下一步,该局将不断提高站位、完善措施,深入动员、压实责任,严格监管、强化督导,坚持“准”“狠”原则,以“三铁”作风进一步加强全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促进我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艾亚杰
市交通运输局
根据“三散”污染治理工作要求,市交通运输局紧盯目标要求,制订实施方案,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督导检查,细化奖惩措施,全力以赴推进该专项治理工作。
在高速公路扬尘治理上,坚持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路面保洁模式,保证清扫保洁频次和效果,确保高速公路实现“四净两绿”。目前,我市辖区内196公里高速公路道路机扫率达到100%。
为治理道路抛洒滴漏等违法行为,加强对货运车辆的源头管理,督促源头单位不得使用无证车辆进行装载,上路前保持车体清洁,严防抛洒滴漏行为发生。每日出动执法车辆和执法人员在重点路段设立卡点,严查各类运输车无证营运、超限运输、抛洒滴漏等违法行为。
对过境车辆,完善“货车劝返、道路绕行、正常通行”的工作措施和方法,实现柴油货车治理的三级分流,切实解决移动源突出污染问题。10月份,共出动人员1736人次、车辆401台次,分流、劝返过境车辆54949辆,其中引导高速车流量30911辆。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抓好城乡公交和出租车管理。目前,我市城区有公交车666台,其中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648台,占比97.3%;市城区现有出租车1745辆,全部为燃气清洁能源车。
在运输结构调整方面,主要是对物流运输、大型客车等机动车辆环境污染加强监管。全市现有国三以下柴油货车4137台,对未取得年审合格的321台车注销道路运输许可证,剩余车辆确保年底前清零。配合市城管等部门做好城区529台渣土车的治理工作,查获违法渣土车54台。推进油气回收装置安装,目前,全市506台油罐车全部加装油气回收装置。
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刘彦娜
市城市管理局
在“三散”污染治理工作中,市城市管理局承担的任务主要是市城区餐饮油烟治理、市城区渣土车监管、督导市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和所属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
在餐饮油烟治理方面,2月份,该局组建了餐饮油烟治理大队,对餐饮单位实行日夜巡查、餐时检测、错时执法。截至目前,市城区近3600家餐饮单位全部纳入动态管理数据库,累计收缴罚款84.3万元,行政拘留1人,封停违规餐饮单位175家,督导完成整改2900余家;督导3275家餐饮单位完成“开关合一”专项整治,进一步确保餐饮单位排放油烟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在渣土车监管方面,2月底,该局组建了渣土车管理大队,建立完善了与交通、交警等部门的联动执法和“三方惩处”机制。8个月来,共出动执法人员9214人次、执法车辆2688辆次,查扣渣土车218辆,审核备案车辆555辆,扭转了多年来渣土运输失控的局面。
在推进城市清洁方面,一是开展集中清洗,督促环卫部门充分调动人工和机械,每天对主次干道进行集中清洗。二是每周五下午对市城区主次干道和绿化带进行常态化、全方位、全覆盖集中清洗。三是自3月6日起,每天晚上7时至11时,至少对1条重点道路进行精准清洗。四是坚持高标准考核,“以克论净”,切实改善了城区环境质量。截至目前,共清洗近道路300条,累计清洗路面5000余万平方米。
在加强市政工程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方面,各工地严格落实施工工地“八个百分之百”、“两个禁止”、开复工验收、“三员”管理等制度,并安排专人不定期随机抽查各在建工地对防尘措施的落实情况。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关永红 魏存涛
市工信局
在“三散”污染治理工作中,市工信局的职责是: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开展工业领域“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行动。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准入和产业布局规划、装备技术水平落后、治理达标无望的企业,实施取缔关闭;对列入搬迁整合类的企业,按照发展规模化的原则,搬迁至工业园区并实施升级改造。
在实施专项治理行动中,该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对“散乱污”企业进行摸底排查。督促各县区实施清单式、台账式、网格化管理,对 “散乱污”企业开展常态化、地毯式排查,做到全覆盖、无死角。
二是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企业,经专家论证,予以关闭;对列入搬迁整合类的企业,责其限期搬迁至工业园区并实施升级改造;对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但手续不完善的企业,帮助其完善相关手续,实现依法合规生产。目前,丰利能源、民源化工、君恒石化3家位于人口密集区的危化企业已完成搬迁改造;中原总机、中粮面业等企业启动“退城入园”工作;在化工行业“红黄蓝绿”标识管理中,化工行业黄标企业搬迁入园方案正在拟定中,蓝标企业提升工作正在进行中。
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郭志军
市生态环境局
根据《濮阳市“三散”污染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在“三散”污染治理中,市生态环境局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牵头组织开展“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负责强化工业企业散尘治理,确保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在“三散”整治过程中,该局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强化攻坚举措,狠抓责任落实,加大执法力度,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应有贡献。
在“散乱污”企业整治方面,一是成立“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办公室,强化组织保障。二是制定《濮阳市“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行动方案》,统筹安排实施。三是加强部门属地协同,市直相关单位分工协作,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机制。今年以来,共排查“散乱污”企业48家,责令搬迁5家,整治提升4家,取缔39家,其中查封黑加油站5家,取缔流动加油车1辆。
在工业企业散尘治理方面,组织各县区生态环境部门对485家工业企业开展物料运输、生产工艺、堆场环节的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达到生产过程收尘到位、物料运输抑尘到位、厂区道路除尘到位、裸露土地绿化到位、无组织排放监控到位,厂区内物料及燃料全部密闭的“五到位、一密闭”要求。截至10月底,企业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任务完成率为98.25%。今年以来,共处罚企业70家,罚款191万元,停产整改24家。
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于彦婷
市水利局
市水利局在全市“三散”污染治理中主要负责水利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具体要求是:严格落实水利施工工地“六个百分之百”、开复工验收、“三员”管理等制度,对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施工工地和中标价1000万元以上且长度达到1公里的水利工程,安装扬尘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并与主管部门联网。
市水利局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省、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暨“三散”治理方面的决策部署,以铁的手腕、铁的决心、铁的措施,全力抓好水利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工作。
在具体工作中,该局认真落实水利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各项管控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和频次,尤其是加大对重污染天气管控期间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力度,将全市所有水利工程纳入监管范围,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加大对违规施工的处罚力度。对施工工地防治措施不达标、违规施工作业的,发现一起,整改一起,通报一起,对不严格执行重污染天气管控、屡教屡犯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必要时列入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黑名单”。
目前,全市水利施工工地环境较好,施工扬尘污染始终在可控范围之内。本报记者 段利梅
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我市普通公路通车里程6727.9公里,其中国道4条285公里、省道12条578.2公里。公路范围点多、线长、面广。因此,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在大气污染防治中责任重大。
为圆满完成“三散”污染治理目标任务,该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严格施工防控,纳入信用评价。所有在建工程项目严格落实“三员”管理、“六个百分之百”制度,措施不到位不得开复工。因管控不严,每发现一次,视情况从履约保证金中扣减1~5万元;凡被省、市有关部门通报批评一次的,约谈项目经理;被通报批评两次的,约谈施工单位法人;被通报批评三次及以上的,提请行政主管部门记入“黑名单”,并逐出濮阳干线公路建设市场。
二是健全机制,严格考核。按照“全路无垃圾、车行无扬尘”目标,坚持领导分包、每日巡查、每月排名、季度通报机制,严格考核奖惩。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治理效果。今年我市投资943万元,挖补坑槽38758平方米,处理沉陷1100平方米,处理龟裂177214平方米,处理车辙4831平方米,减少车辆因行车颠簸造成的路面抛洒污染。投资248.8万元,购置清扫车4辆、洒水车3辆。
四是实施“互联网+”管理,建立信息监管平台。为洒水车、清扫车安装GPS定位系统,确保重要路段100%机械化清扫。截至10月底,累计出动洒水车1.15万台次、清扫车6200台次、道工1.38万人次。 本报记者 段利梅
市爱卫办
市爱卫办在“三散”污染专项治理工作中,主要职责是广泛动员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办、社区等深入开展城市清洁行动。
今年6月份,市爱卫办提出城市道路大清扫、“城市家具”大清洗、市容环境大清理、单位庭院大扫除的工作要求,组织各级各单位深入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组织开展周五城市清洁日活动。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展了18次周五城市清洁日活动。
10月份,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下发了《关于实行单位分包道路开展城市清洁日活动的通知》,市直单位、各区直单位对城区道路进行分包,每月第一个周五下午和第三个周五下午,各单位按照“四清三无”的标准,到分包路段开展清理路面垃圾、杂草,清洗地面尘土;清洗沿路阅报栏、广告栏、垃圾箱体等公共设施;清理慢车道绿化带、行道树穴内垃圾,做到路面无垃圾、无杂物、无积尘。
11月11日,市爱卫办主任郭爱青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严格按照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要求,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城市卫生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周五城市清洁日和分包路段清洁活动,加大对责任单位的监督考核力度,对行动迅速、成效明显的单位进行表扬,对组织不力、表现较差的单位给予批评曝光,推进城市清洁行动深入开展。
本报记者 段利梅
市农业农村局
今年年初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落实市“三散”污染治理工作要求,把防控农村地区秸秆、枯草、树叶、垃圾等易燃物露天焚烧作为履行大气污染治理职责、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强化组织协调,创新工作举措,有效遏制了农村焚烧现象。
加强宣传,编制秸秆禁烧治理宣传工作方案,印发禁烧通告,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参与度。精心组织,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层层分包、一抓到底。
坚持实施全面防控。充分发挥“蓝天卫士”监控摄像头空中监控作用,全市81个市、县、乡监控平台实行24小时值班,335个禁烧应急小分队按照火情预警指令,确保30分钟内将各类突发火情处置完毕。
坚持严查重罚。建立督导巡查工作机制和跨区域协作机制,各级实行全年常态化督导巡查,对焚烧事件依规严肃查处;采取罚烧奖用的办法,支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于交界地块,加强信息沟通,开展联合巡逻,有效解决了交界地区焚烧问题。
下一步,该局将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蓝天卫士”防控作用,技防与人防紧密结合,实现禁烧无缝衔接;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一烧双查,结合美丽乡村环境整治,对村头、路边、沟渠等处秸秆、垃圾及时清运处置,彻底根除焚烧隐患。
本报记者 段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