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11月4日,位于范县杨集乡的濮阳庆丰农业科普示范园内,万余亩金黄色水稻一望无际,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的照耀下随风起伏,翻腾着滚滚的金色波浪,稻田里收割机吞吐稻穗的隆隆声更奏响了丰收的旋律。
在自家稻田里正忙活着的杨集乡姚坊村贫困户曹秀江,远远看到王帅走至稻田边,赶忙放下手头的活儿,跑过去紧紧握住他的手,笑容满面地说:“王总,今年俺的水稻又丰收啦,一亩地卖上1800块肯定没问题。这几年真是太感谢你了,今年俺一准能脱贫奔小康。”
王帅,何许人也?几经打听终于得知,他创办了濮阳庆丰农业科普示范园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新型功能水稻、电商扶贫。2017年,他投入巨资研发打造的功能水稻——β-葡聚糖有机水稻(4.0农业功能性食品)新品种正式诞生,不仅颠覆了传统种植模式,培育出叫响全国的知名品牌,还让种谷种稻年年亏的土地生出了“黄金”,辐射带动1200余名贫困户走上了富裕路。
10月17日,在2019年度河南省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王帅获得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奉献奖”,成为他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又一动力。
找准穷根 产业药方显成效
杨集乡是水稻种植大乡,但一直沿袭传统种植模式,技术含量低、大米品质差、市场价格低,导致当地许多农民增收、脱贫无望,一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针对这一情况,从小立志要在农村有所作为的王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心想着能做点儿什么。
“帮助乡亲们脱贫,并非只是引进资金、修修道路那么简单。探索出一条能让他们自我造血的路径,才是拔掉穷根的根本办法。”王帅说。一番调研思忖后,他决心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种植传统优势,以绿色生态为方向,以科技发展为动力,发展绿色稻米种植——功能水稻,打造自己的品牌,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考察筛选新品种,王帅跑遍大江南北,到多家科研院所拜访取经。吃了多次闭门羹后,他终于赢得一家科技院所的支持。2017年,β-葡聚糖有机水稻新品种在他的庆丰农业科普示范园诞生了。
2018年,王帅注册了“葡聚糖灵芝米”商标,流转土地上千亩,准备在范县杨集乡、陈庄镇等地种植β-葡聚糖有机水稻。与传统农业种植一茬稻一茬麦不同,为了给土地攒劲,王帅坚持只种一茬稻子,宁愿荒废一茬。“俺种了大半辈子水稻,用的都是老法子。看见王帅这后生包了这么多地,一年就种一茬,觉得这是浪费,心疼啊!后来才知道,这叫休耕,他完全颠覆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50余岁的种植户李显峰说。
(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李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