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

“厚葬”问题为何难扭转?

一些年轻人离土又离乡,返乡大办丧事,也是为了一个面子

前不久,记者来到黑龙江桦南县驼腰子镇愚公村村委会的活动室,农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小剧团正在热闹地排练着。可是,刚一谈及小剧团的发展前景,神采飞扬的剧团负责人米凤宝立即皱起了眉头:“后继无人。”过了一会,他又轻悄悄地冒出一句:“年轻人都出去务工了,没办法,他们也要讨生活、求发展。”

记者在全国多地走访中发现,“空心化”是当前农村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稍微年轻的、能干活的,很多都进城务工了,年迈的留守老人只能自己照顾自己。

另一方面,在一些人看来,相比于赡养老人,老人去世后的安葬须格外重视。在一些农村地区,纸人、纸马、纸彩电、纸家具都已过时,祭祀时烧“豪宅”“豪车”,甚至纸做的手机、平板电脑也屡见不鲜。有些人还专门请戏班子唱戏、乐队演奏或剧团演出,一天下来,少则五六千元,多则一万五六千元。

花费最多的是买墓穴。在一些地方,根据公墓位置的不同,价格也有所不同,一个普通合葬墓售价为3万至6万元,豪华高档墓地的价格高达几十万元,并且可以根据个人要求来修建。

面对如此高额的“白色消费”,很多采访对象坦言“负担不起”,即便如此,也要打肿脸充胖子。记者采访了解到,厚葬问题有着各种各样的感情因素,其中一些人是虚荣心作祟,讲排场、争面子,还有一些人是从众心理,不愿留骂名。

夏显有来北京打工快20年了,很少回安徽老家,用他的话说,“已经不适应家里的气候了”。只有前两年老父亲去世时,他才第一时间赶回去。

“回到家的第一感觉就是手足无措,”夏显有回忆:“离开这么多年了,家里办丧事的风俗习惯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有几个亲戚给我讲这讲那,讲了一晚上,我脑子都是蒙的。”

后来,夏显有请了几个懂行的老人帮忙主持、操办。选墓地、扎纸活、雇演出、办宴席……老人们提出的所有事项,夏显有都是按高标准、高档次支付,总共花了将近12万元。“一是为了让父亲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二是弥补多年在外打工不能尽孝的愧疚。三是不敢从简办丧事,怕遭到老家人的白眼和唾骂,以后还有什么颜面来往。”据夏显有回忆,办宴席时,很多亲戚都不太认识了,他是挨个挨个对名单,生怕落下了谁,生怕事后说闲话。

2019-11-21 一些年轻人离土又离乡,返乡大办丧事,也是为了一个面子 1 1 濮阳日报 c50797.html 1 “厚葬”问题为何难扭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