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乐三,原名玉家,又名宝善,1918年6月4日出生于河南省南乐县宋谷金楼村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懂事勤快,爱说爱笑,是个大人小孩都喜欢的宝贝蛋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一边上学,一边到中共地下组织举办的农民夜校参加抗日活动。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毅然离开新婚仅3日的妻子,步行百余公里到抗战前线,在中共直南特委主办的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参加学习,投身抗日救国斗争。次年冬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10月,中共冀鲁豫区委任命宋乐三为濮东工委书记。
位于黄河以北、濮阳县东南的八公桥镇,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本侵略军和伪军派重兵驻扎在八公桥,中共濮东工委和区政府也秘密设在这里。由于日伪军反复“扫荡”和汉奸特务的捣乱,濮东区的中共组织和抗日力量遭到严重破坏,形势异常严峻。
在这紧要关头,宋乐三来到了八公桥。面对险恶的抗日环境和区干部情绪日渐低落的状况,他一到任就召开了区干部会议,积极开展工作。他逐段逐句地向干部讲解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结合濮东区的实际,分析坚持抗日斗争的有利因素和困难条件,提出有理有据的新观点。
会议结束后,宋乐三就带领干部到各个村庄,联络失去联系的中共党员,恢复重建抗日组织,使全区的抗战斗争日益活跃起来。
过了春节,日伪军又在濮东一带接二连三地实行“强化治安”,大肆捕杀中共党员和抗日群众,使趋于好转的革命形势又急转直下,八公桥一带的抗日组织又遭受严重挫折。
宋乐三审时度势,及时转变斗争策略,采取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开展抗日斗争。为了在八公桥镇上建立地下联络站,他带头拿出每月津贴3元钱,区干部也纷纷拿出三毛五毛的积蓄,筹集了在镇上开一家丸子汤小店的经费。
在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小店顺利开张。“哎!丸子汤,丸子汤,便宜又快当,喝上一碗喷喷儿香!”扮作店主的中共党员的叫卖声,引来了不少客人。方圆几十个村抗日组织的联络员从四面八方来到店里喝丸子汤,互通情报,传递信件,联络抗战力量,开展抗日活动。宋乐三制订了联络暗语,把一座日伪岗楼叫作高粱一斗,把几个鬼子叫作几个丸子,把100名日伪军叫作豆子百斤,把50支枪叫作50根高粱秆,并把烟卷、花生壳作为传递密件的用品,确保联络工作万无一失。他还要求各级抗日干部在工作中用化名,并规定了严密的接头方法,使濮东工委的各项工作在日伪军眼皮底下顺利开展起来。
农历三月初八,是八公桥镇集日,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好生热闹。宋乐三从镇上查看回来,边走边想:何不趁着这个时候混进日伪军驻地侦察一番,以便寻找战机让区游击队打个漂亮仗!于是,他找到中共八公桥总支书记靳志海的儿子靳秋贤,对他说:“秋贤,请你找几个小伙伴儿,咱们一块儿到日本人的兵营里玩一回。听说那里有很多铜弹壳呢,拾回来卖钱能买好多吃的,你看好不好?”“好哇!好哇!”靳秋贤一听就高兴地跳起来拍巴掌,过一会儿又眨巴一下眼睛说,“不中,不中。小孩儿能去玩,你是大人,又是外地人,鬼子问你是不是八路,你咋办?”宋乐三说:“不要紧,我的个子低,和你一样高,穿的一样破,鬼子不会盘问的。万一鬼子问你,你就说是你小表叔,来赶集串亲戚,不就混过去了?中不中?要不,我就去找别人啦。”靳秋贤听他说得有理,就点头答应了。
不一会儿,靳秋贤找来5个小男孩,领着宋乐三这个“大男孩”欢蹦乱跳地到兵营玩去了。孩子们在宋乐三指挥下在日伪军兵营里东跑西窜捉迷藏,一会儿拾弹壳,一会儿捡罐头盒,一会儿钻进伙房里要吃的,一会儿爬到窗户上看稀罕,不到半晌工夫,就把日伪军情况搞了个明白,得胜而归。靳志海事后批评他:“短宋(同志们对宋乐三的称呼)啊短宋,你当书记的这么干太危险啦!咱全区靠你领导呀,万一被鬼子抓住咋办?”宋乐三笑着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短宋不是那么好抓的,你放心吧!”
几日后,濮东区游击队按照宋乐三制订的作战方案,乘日伪军下乡“扫荡”之机,收拾了一个日伪军据点,打死6个日军,缴获8支三八大盖步枪。
1942年初冬的一天,北风凛冽。宋乐三穿着破旧棉衣,步行到濮阳县城西南30公里的大碾村。
走进了大碾村,在中共濮阳县三区区委安排下,宋乐三住进了农民张同瑞家里。吃过晚饭,他不顾一天奔波的疲劳,就忙着找来抗日干部谈话,征求群众对三区抗日工作的意见,与区委负责人研究新的工作方案。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他又伏在油灯下奋笔疾书,构画以大碾村为中心的三区抗日斗争的蓝图。
“汪汪汪!汪汪!……”一阵急促的狗叫声打破了大碾村的静寂。宋乐三猛然一惊:有情况!危急之中,他把刚刚写好的文稿放在油灯上点燃,又把公文包里的机密文件、中共干部名单付之一炬。正待他吹灭油灯将要出门之时,一帮日本宪兵和伪警察像疯狗一样扑进了他住的房间。
宋乐三被五花大绑地拴在大碾村路北一棵大槐树上示众,日本宪兵把全村老百姓赶到树旁,恐吓群众,妄图从群众口中弄清宋乐三的真实身份。面对鬼子的刺刀和伪警察的叫骂,村里的群众没有一个人说话。
次日凌晨,宋乐三被带到沙固堆日本宪兵队驻地。宪兵队长喝令5个汉奸特务轮番拷打宋乐三,皮鞭、荆条往他的身上猛抽,他那只穿单衣的身上鲜血直流,白色的衣服顿时染成了红色。“你叫什么名字?什么的干活?”日军宪兵队长再次喝问。
宋乐三回答:“俺叫康富有,是个伙夫!”
“胡说!不说实话就打死你!”一个伪警察头子狂叫道,“你们的司法科长已经向皇军报告了,不然,咋会抓住你?!快说吧,谁是共产党?都是哪个村的?统统说出来,给你留一条活路!”
宋乐三一言不发。又是一阵严刑拷打,他昏了过去。几盆凉水浇到他的身上,他刚醒来,伪警察头目就拿着一支手枪吼道:“你认识这支手枪吗?我们从你住的屋里搜出来的,不是你的是谁的?不说实话死路一条!”
日军宪兵队长在一无所获的情况下把宋乐三押送到濮阳县城,关进了监狱。在铁窗里,宋乐三遭到无休无止的刑讯。当伪警察局长以搜出手枪为据,逼问宋乐三当伙夫带手枪干啥的时候,他响亮地回答:“我是中国人,当伙夫拿枪是打日本鬼子的,比汉奸卖国贼的名声好得多!”
1943年1月19日中午,宋乐三等43名中共党员和抗日战士被关在木囚笼里,被押赴濮阳城南刑场。刑场是一片开阔地,100多名日伪军端着上了刺刀的枪支站成一排。宋乐三等戴着手铐脚镣从囚笼里走出来,被驱赶到城墙根处。
“同志们!我们不能等死,赶快跑啊!”宋乐三突如其来的呼喊声,犹如平地一声炸雷,轰地震撼了刑场。难友们猛然惊觉,立刻向刑场外分散跑去。刑场顿时大乱,刽子手们不知所措,慌忙围堵追赶。
宋乐三和难友们戴着沉重的镣铐,拖着虚弱的身体,一面互相搀扶着,一面与围堵的刽子手展开搏斗,刑场变成了战场。
日伪军将刑场外侧包围了起来,逐渐缩小了包围圈,宋乐三和难友们重新被押回城墙脚下。
牺牲前,宋乐三举起双手,奋力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中国共产党万岁!”
1948年4月,濮阳县人民政府追认宋乐三为革命烈士,在他被捕的大碾村一带成立了乐三区,并召开了万名群众参加的命名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