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走进南乐县寺庄乡利固村智能恒温蔬菜种植大棚,村民正在热火朝天地忙活着。棚外寒冬已至,棚内却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西红柿苗正在舒展身躯肆意地成长。一个多月后,个大饱满、色泽红艳、酸甜适口的西红柿将从这里运往北京、新疆、内蒙古等地,成为大城市春节餐桌上一道颇具龙都红火特色的清爽菜品。
今年年初以来,寺庄乡党委、乡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调整一产、转型二产、繁荣三产,城建提质、乡村振兴、民生优先”工作思路,精心谋划、战略布局,在利固村投资300余万元,建成11座智能恒温蔬菜种植大棚,每座大棚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大棚最高处5.7米,通过电脑控制通风口与漫灌水龙头,利用地铺支架增加地温与湿度,比传统大棚占地大、空间广、智能化,更利于采光、控风、控温、控湿;土质、水质经上级部门检测,完全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被省农业厅授予“河南省无公害产品产地”称号。大棚以种植反季节西红柿为主,黄瓜、茄子、草莓为辅,促进农业转型、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为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寺庄乡积极落实产业扶贫政策,成立利固村绿康蔬菜专业合作社,把智能恒温大棚项目与精准脱贫相结合,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该村有劳动能力的12名贫困户全部被聘用,一年10个月有活干,个个成了种植能手、“专家”。该合作社也被表彰为“濮阳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利固村智能恒温蔬菜种植大棚为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解决品种结构性矛盾和季节性短缺问题作出了探索。下一步,我们将发挥该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其他有条件的村加入智能恒温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中,并将探索拉长利固西红柿产业链、打造乡域品牌,应用物联网农业智能监控系统,通过遥控温室内的视频传感器,观察棚内情况。产品出圃后,可以通过扫描对应的条形码,随时检索到流通过程,形成寺庄乡特色地理标识,响应国家品牌战略计划号召,推动‘一乡一品’进入良性循环,实现持续发展。”寺庄乡党委书记王彦民信心满满地表示。
(宋占杰 王献伟 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