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实践

关于市县政协职能定位及作用发挥的思考

市政协研究室副主任 王振江

定准位,才能站好位、做到位。市县政协处在政协系统的最基层,处在履行“落实下去”“凝聚起来”政治责任的“最后一公里”。实际工作中,市县政协特别是县区政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定性模糊、职能模糊、责任模糊、工作方式模糊、聚焦主责主业不够等问题。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准确把握市县政协“作用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提高工作活力和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是提高站位接天线,发挥“重要阵地”作用维护核心。市县政协是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要持续深化政协党建实践创新,以党的建设统领政协工作,通过党组工作要点、党建责任落实、落实“两个覆盖”、构建“大党建”格局等方法和途径将党的领导贯穿政协履职全过程,通过制度的有效运行和民主程序,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各方面的共识,把党的决策部署落实到社会各界,汇聚最大正能量、画出最大同心圆。发挥“重要平台”作用围绕中心。市县政协是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和引导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要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巩固提升“大学习”成果,深入思考、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的重点。要结合基层实际,建立寓思想政治引领于团结民主之中的谈心谈话制度,引导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切实增进“四个认同”,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发挥“重要渠道”作用,凝聚人心。市县政协是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市县处于国家治理、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的第一线,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正面视角、正向思维、正能量传递,通过专题通报会、社情民意信息收集等渠道,主动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政策宣传、统一思想、释疑解惑工作,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工作。

二是精准定位接地气,抓住主业开展协商。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的机构,但政协工作不能上下一般粗,基层协商应更多地涉及当地的中心任务和民计民生等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要注重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选择党政部门顾不过来的“麻烦事”、政策执行中的“梗阻事”、群众反映集中的“烦心事”开展协商,以富有成效的履职“自转”围绕党政中心“公转”。担当主责搭好平台。政协是协商平台,不是协商主体。市县政协人手少、事务多,要把准平台定位整合资源,通过“不建机构建机制”“请上来、走下去”等工作思路和方法,搭建面向基层、深接地气的协商平台,选好具体抓手,把各方人员有序参与纳入到基层治理结构之中。紧盯主旨双向发力。要准确把握双向发力的切入点,提高履职质量。注重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在交流中完善建议,在共商中集思广益,切实做到建之有方、言之有理、资之有效。注重在谋深做实中凝聚共识,使协商议政的过程成为思想引领、宣传政策、释疑增信的过程,成为沟通情况、换位思考、交换看法的过程,寻求最大公约数,汇聚最大正能量。

三是落实到位见实效,增加协商频次实现常态化。量变促进质变,协商也需要以量的累积促进质的突破。市县政协要主动争取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增加协商频次,拓展协商深度,每年至少安排4至6次专题协商活动,做到协商议题和协商形式相匹配、调研视察和协商议政相衔接,实现协商质量、数量“双提升”。完善协商机制推进制度化。着眼于“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进一步健全协商议题确定机制、协商活动安排实施机制、协商成果转报机制、意见建议处理反馈机制等,为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提供保障。丰富协商形式促进多元化。要在巩固提升传统协商形式的基础上,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远程协商、即时协商等方法和途径,让协商可以在会场也可以在现场,可以在线上也可以在线下,哪里有利于问题解决就选择在哪里协商,推进由“精英协商”向“大众协商”转变,实现好“有事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

2019-12-24 市政协研究室副主任 王振江 1 1 濮阳日报 c52852.html 1 关于市县政协职能定位及作用发挥的思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