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声笑语庆盛世,载歌载舞迎新年。12月26日,由范县濮城镇党委、镇政府主办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迎新年联欢晚会,在范县文化产业园(濮城镇名泉度假村)礼堂举行。当晚,范县文化产业园礼堂变成了歌舞的盛会、欢乐的海洋。
开场舞《盛世欢歌》、广场舞串烧《乡村大舞台》,表达了各行各业、广大群众对盛世年华的礼赞之情;小品《党的扶贫政策好》,聚焦脱贫攻坚和环保攻坚工作,表现了濮城人民对脱贫致富的喜悦之情和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鼎力支持;豫剧《穆桂英挂帅》、旗袍走秀《中国茶》、杂技《双人技巧》和川剧变脸,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除此之外,歌舞《桥边姑娘》《美丽心情》、儿童舞蹈《泥咕咕》……一个接一个的精彩节目,不断将晚会推向高潮。节目紧扣濮城镇取得的丰硕成果和人民的美好生活,展现了濮城人民同心同德、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营造了全镇干部群众欢欢喜喜迎新年的氛围。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怎么发展和群众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而且精神风貌、人的风貌也要好,这个是最本质的东西。一个高度文明的城镇才能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才能留住资本和人才,才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濮城镇坚持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开展政策宣讲、“村级好人”评选、孝善文化宣传、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全镇逐渐形成了文明和谐的新风气。
12月5日,濮城镇在刘早村文化广场举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镇司法所、综治办工作人员向群众宣传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宪法法律知识。
在刘早村文化广场,宣传人员通过设立咨询台、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就群众关心的老年人预防诈骗、民间借贷、土地承包、宗教信仰等问题耐心解答,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宣讲活动结束后,刘早村广大群众纷纷表示,此次宣讲内容通俗易懂、深入人心,一定会珍惜当前的美好生活,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通过今天的宣讲活动和咨询,我掌握了很多好政策,对今后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吃了定心丸。我相信在党的好政策的照耀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濮城镇文西村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长海表示,新的一年,合作社将投资1100万元,继续发展观赏龙桑、优质樱桃、葡萄种植,打造集垂钓、餐饮、休闲于一体的水果小镇。
12月18日,濮城镇前毕庄村举办了“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表彰会。会上,表彰了赵秀芹、陈爱玉等2名“好婆婆”,陈景玉、李月玲等8名“好媳妇”,毕经学、毕军强等10户“美丽庭院”,并向每人(户)颁发了荣誉证书或奖牌和价值200元的奖品。
该村“好婆婆”赵秀琴,丈夫去世多年,独自一人照顾肢体二级残疾的儿媳和视力二级残疾的孙子。赵秀琴不仅照顾儿媳吃喝,还帮儿媳洗衣服。多年来,婆媳关系和睦,从没有红过一次脸。“好媳妇”陈景玉,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她在家精心照顾95岁的公公,夏天坚持每天给老人擦洗身体,冬天坚持每天用热水给老人泡脚,五年如一日,端屎端尿,尽心照顾,从不嫌脏。
高寺村用无私和大爱凝聚一个幸福家庭的“好婆婆”王瑞霞,五罗徐村长嫂如母用爱撑起一个温馨家庭的“好媳妇”孙露露……今年年初以来,濮城镇持续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共评选出各级“星级文明户”1500户及“好媳妇”“好婆婆”220人。通过身边的一个个先进典型事迹,弘扬了新时代新风尚,营造了濮城镇团结和睦、崇德向善的浓厚文明乡风,凝聚起全镇人民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8月27日,濮城镇王刀村86岁老人武凤阁的长子郭宪玉接母亲回家居住。在老人原来居住的家中,郭宪玉一声“娘,咱回家住吧”,瞬间湿润了所有在场人员的眼睛。老人激动地对镇、村干部说,不想要孩子的东西,就想着有人常和自己说说话就行。
自“让爱回家”活动正式开展以来,濮城镇镇、村干部与县派驻各级干部穿梭忙碌于各村独居老人的排查工作之中,冒酷暑入农户,耐心做好独居老人及其子女的思想工作,确保了全镇70余名独居老人有安全住房、有人做伴、有人照料。
为弘扬传统孝善文化,倡树农村道德新风尚,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濮城镇于今年启动孝善敬老活动。孝善敬老基金来源主要是老人子女缴纳的赡养金,由各村理事会以现金红包的形式直接发放到老人手中。在子女缴纳赡养金的基础上,镇财政再给予每名老人5%的补助,直接发放至老人账户中。截至目前,濮城镇开展孝善敬老活动4次,累计收缴赡养金350余万元,受益老人5500余人次,补贴金额18万余元。
濮城镇通过开展“让爱回家”、孝善敬老等活动,弘扬了孝善文化和社会美德,更加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葛楼村,每过一段时间就会举办联欢会、豫剧团表演等文艺演出。该村党支部书记葛玉龙说,村里坚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就是希望在带给大家欢乐的同时,宣传乡风文明政策,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现在有了活动场所,感觉越活越年轻了。”该村退休教师葛运宽经常和村民聚在广场上一起看演出。“都是我们本土的戏,节目都是大家爱看的。”葛运宽还结合该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的变化,编创了三句半《夸夸俺村新变化》。
近年来,濮城镇大力推行村级文化广场及乡村大舞台建设,将其打造成村级文化中心,使之成为引导群众崇尚文明、移风易俗的好平台。目前,全镇文化广场数量达到49个,实现了除高寺村、罗庄村外的全覆盖。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濮城镇在做好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生态环保、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的同时,依托镇文化服务中心和村级文化广场,引导群众参与各项文艺活动。据了解,濮城镇今年组织开展了“五一”全民健身周暨第三届千人跑活动、“助力脱贫·舞动范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场舞大赛、迎新年晚会等多场大型活动,组织开展“快乐星期天”主题活动、戏曲下乡等近百场文艺活动,直接受益群众2万余人。
“乡风文明,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而文明乡风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氛围,必须在营造文明乡风的浓厚氛围上下大力气。近年来,我们以传承中华文脉、传统美德为基础,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抓手,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从点到面全面开花,营造了新时代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良好氛围,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大动力。”濮城镇党委书记刘灿营表示。王义 王献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