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蔓延九州。龙都濮阳未能幸免,一时民皆闭户、街衢无车、巷陌无人、清静廖然。
沧海横流,方识英雄本色。“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号召声起,党旗猎猎、誓言铮铮,龙都儿女医护无私、警民无畏、能者竭力、万众一心,一张密织经纬、覆盖城乡的大网迅速铺就。
2月24日,市第五人民医院,又有3名治愈者在医护人员的簇拥下重返丽日蓝天。至此,我市累计收治的1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已有10例治愈出院。
与此同时,天能开工、德力西开工、龙丰开工,范县、台前县拟退出贫困县……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不再躲避家中,而是选择战胜恐惧、走出家门,走进生机盎然的麦田,走进机器轰鸣的车间,走进贫困群众的院落房间。
“一手送瘟神,一手迎财神”,不仅成为全市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还成为全市党员干部的广泛共识。“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农村疫情防控、春季农业生产、脱贫攻坚等工作,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齐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坚决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胜利。”“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各类企业复产复工,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运行。”连日来,无论开会部署,还是调研指导,市委书记宋殿宇始终如是强调。
没错,冬天里失去的,要在春天里拼回来!一场上下同心战疫情、抓生产、稳民生、促脱贫,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大决战,正在这个春天火热打响!
四百万人齐蹈厉
不信东风唤不回
这是一场遭遇战。欢乐祥和的春节与突如其来的疫情狭路相逢,让整个中国进入战时状态。
兵贵拙速,不尚巧迟。第一时间,市委、市政府紧急应对,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成立市委书记宋殿宇任总指挥、市长杨青玖任第一副总指挥、副市长张宏义任常务副总指挥的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疫情管控等9个专项小组,建立起职责明确、行为规范、运转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
连日来,市领导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奔赴疫情防控最基层、最前沿,一线督导、一线指挥、一线落实,高速公路路口、社区、医院、疾控中心、村落、企业,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市级领导主动放弃假期,坚持在指挥部轮流值班带班,到分包县(区)督促指导;指挥部各路负责人面容疲倦、声音嘶哑,却依旧行色匆匆,一次次召开商讨会议,一字字斟酌防控措施,一遍遍研判疫情走势,用濮阳速度同时间赛跑,用濮阳力量为生命护航。
关闭图书馆、景区等公共场所和影院、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239家;关闭7879家餐饮饭店、16家活禽交易市场;加强人员管控,一个村(居)只留一个出入口;在重点场所设立34个市域疫情检测点,全天候值班值守,全力阻断疫情蔓延……30余天来,130余项既实又细、既精又准的决策从指挥部密集发出、直达一线,构筑起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
这是一场攻坚战。1月28日起,我市确诊病例从1例到3例又到4例……不断上升的数字愈发让人们神经紧绷、固守家中。
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第一时间,全市医护人员取消春节放假,母亲吻别甜睡的婴儿,儿女瞒过年迈的父母,丈夫告别新婚的妻子,向家和团圆的方向逆行,向考验生死的方向出征。发热门诊、定点医院、留观区、集中隔离区……这些让普通人望而生畏、闻之色变的地方,却成为他们坚守激战的前沿阵地。
他们用热血与勇气,书写着一个个舍生忘我的感人故事,践行着“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凶吉,护惜生命”的誓言,创造着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奇迹。
经过10余天艰苦奋战,2月10日起,全市治愈出院病例从1例到2例又到4例……目前,濮阳累计收治的17例确诊病例中,已有10例患者治愈出院,2月15日起连续无新增确诊病例。捷报频传,令人信心倍增、振奋不已。
这是一场人民战。在这场战斗中,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每个人都是“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一员。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第一时间,全市各条战线的人们,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以不同的战斗姿态,将无数绵薄之力汇聚成疫情防控的磅礴力量。
百姓知情,天下太平。连日来,《濮阳日报》、《濮阳早报》、濮阳网、广播、电视、视频、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媒体加足马力,全方位刊发、推送我市疫情防控工作相关新闻,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及时澄清不实传言,使人们对疫情的恐惧不断弱化,为打赢这场战役提供了坚强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孟晋 吉子文 李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