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
怎么办?两线作战,奋勇出击!
连日来,我市广大驻村第一书记以身为盾、逆行而上,迅速转换角色,变扶贫干部为战“疫”先锋,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带领干部群众设卡值班堵毒源、走街串巷搞宣传、支援隔离送温暖、不负春光抓生产,汇聚起齐心战“疫”的磅礴力量。
揪心书记跑得欢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
“别坐着了,饺子来了,快拾掇拾掇,腾个地儿。”2月8日,元宵节,下午5点半,范县颜村铺乡前冯堌村村头防疫卡口,村民王全朝端着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饺子,大声喊道。
“哎呀,干吗呀老王,慰问老哥俩也不用这么多啊。”闻讯,一村民搭腔道。“瞎叨叨啥,还不是怕你吃多了,晁书记落不着。到村里这么多天,他就没见过饺子影。今儿个可是十五,咱好意思还让他泡方便面?”王全朝笑呵呵地开“怼”。
“晁书记”,晁岳军,市人民检察院驻前冯堌村第一书记。临近年底,随着“人传人”“武汉封城”“一级响应”等消息传来,晁岳军高度警觉起来。大年三十回到家后,他虽然嘴上不说,却一直揪心。大年初二,他终于忍不住向家人“请假”:“在家待着也没事,我能不能去村里看看?要是村民不听劝继续串门,还不得出大事!”“行了,不用解释这么多。这两天你一直耷拉着脸,我早就知道你在家憋不住。去吧,保护好自己,早点回来。”已看懂他心里“小九九”的家人虽然担心他的安全,却又不忍拂逆。
一个小时后,当晁岳军开车来到村头,正在值班的村干部吃了一惊。“放心不下,回来看看。村里咋样?”“咱村出去打工的多,还真有从武汉回来的,很吓人,大伙儿正头疼该咋办呢。”简单两句对话,已让晁岳军把“早点回来”的叮嘱抛却脑后。全面升级卡口、挨家挨户摸排返乡人员、解决生活防护物资、安排隔离、跟踪观察、宣传防控要求……军人出身的他重拾军魂,会同村“两委”成员,把心里早已想好的战术密集打出。
一个多月以来,晁岳军以疫情为号令,以村庄为战场,以心血为枪炮,构筑起阻断疫情蔓延的防御高地。眼看着疫魔攻势渐缓、村民无恙,他揪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天,面对妻子电话中的问询,他笑呵呵地说:“放心吧,身体好着呢。就是跑得太欢,腿有点酸。不过,该跑还得跑啊!”
与晁岳军一样揪心,一样跑到“酸爽”的还有他,郭东生,郑州来的,省水利厅驻范县王楼镇东张村第一书记。
东张村毗邻交通要道,往来车辆、人员众多。1月26日大年初一开始,郭东生愣是顶住了家人的一道道催促令,始终坚守在东张村疫情防控一线。也是在大年初一当天,他带领村“两委”成员,愣是跑遍了108户,全面摸排村民456人。
随着防疫形势持续升级,郭东生号召村干部、党员、村民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轮班值守共抗疫情。有时,郭东生负责夜班,听着简易房外呼呼的北风,想着沟渠遍布的村庄,再加上不时溜进被窝的凉气,他不禁跟一同值班的村民打趣说:“早知道有这么一出,我做啥子‘水书记’,费劲巴哈地把村子搞成水美乡村。现在,想起那一片片的水,我就觉得冷。”“哈哈,那俺现在就改口叫你‘火书记’,这样听着暖和点儿。”村民接茬道。可是,冷归冷,他一次夜班也没落下。
早上8点左右换班后,郭东生不但没法合眼补会儿觉,还得继续忙活一大摊子事:回访群众身体状况、询问隔离人员体温、关注老人生活、对村重点区域进行消杀。
人心都是肉长的。他的一点一滴,村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过年的,郭书记待在村里不回家,图个啥?”“可不是,大城市出来的,以前哪儿吃过这苦!”“咱们可都别出来瞎跑添乱了,让他省省心吧!”……村疫情防控微信群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满满的感动。
看着村民这么给力,郭东生也敲下一行字:“大家能这么想,不用叫我‘火书记’,我也浑身暖和!”如今,勤洗手、戴口罩、不聚会、红事不办、白事简办,成为东张村的新时尚。(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李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