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财经周刊

获得感提升 小微民企再迎多项政策利好

2月份,民企发行的信用债规模约为370亿元,同比、环比均有明显增长,加上当月到期量比较低,净融资额实现2019年5月份以来首度转正。从3月份情况来看,截至3月19日,民企信用债发行量达480亿元。

近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出台多项措施,如加大债券融资支持力度、扩大外债便利化试点、完善金融保险支持政策等,针对小微民企融资难题打出了新一轮政策组合拳,进一步解决小微民企融资难题。

近期,诸多抗疫金融政策的出台,使得小微民企流动性压力得以缓解。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小微民企融资尚存多重“痛点”,应进一步完善支持小微民企融资的长效机制,如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以提升小微民企政策获得感。

多部门发力解小微民企融资难题

近日,央行、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债券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的力度,为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便利条件。此前,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开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绿色通道,推出疫情防控债,积极支持受疫情影响较重地区和行业企业、参与疫情防控企业的债券注册发行。

政策落地缓解流动性压力

从2019年开始,引导资金精准滴灌小微民企一直是金融监管部门政策的着力点之一。近期,诸多抗疫政策的出台,使得小微民企融资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企业流动性压力得以缓解。

以民企债券融资为例,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苏莉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月份,民企发行的信用债规模约为370亿元,同比、环比均有明显增长,加上当月到期量比较低,净融资额实现2019年5月份以来首度转正。从3月份情况来看,截至3月19日,民企信用债发行量达480亿元,全月发行量有望创下2019年5月份以来最高。“春节后,发债的民企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医疗保健、日常消费、资本货物等少数几个行业,其中疫情防控债占比很高,券种主要是超短融。企业受益于疫情防控期间的再融资政策宽松,流动性压力通过发债得以缓解。”苏莉说。

作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信贷对小微民企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调整内部机制,开通审批放款绿色通道,创新放款渠道,并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的特殊状况推出了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多家银行机构推出了专属贷款产品和专属利率,通过全线上化产品与企业进行业务对接,在线指导客户完成申请操作,有效满足了客户的紧急融资需求。

仍有多重“痛点”等待解决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小微民企融资尚存多重“痛点”,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支持小微民企融资的长效机制,如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以提升小微民企政策获得感。

业内人士认为,破解小微民企融资难题,应进一步建好信息平台,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坦言,银行方面对小微民企的实际经营盈利状况了解渠道有限,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完整,大量权威信息分散在政府各个部门或各个事业单位,亟须政府搭建统一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位地方银行人士也表示,中小银行对企业的信息掌握更加不足,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针对中小银行开放部分税务、工商数据,帮助其降低风险。

业内人士还表示,解决小微民企融资难题,应进一步发挥中小金融机构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焰表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愿意做小微业务”的金融机构上,出台针对它们的精细化政策,努力调动它们的积极性。李焰认为,与大银行相比,行业内有一批专精小贷业务的银行,其在运作流程、风控办法、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上都有所不同。这些银行针对小额贷款审批的层级相对较少、自主权大,并拥有特殊的风控体系,能够较好地针对小额贷款“很少有抵押担保”的现状开展业务。此外,这些银行对小额贷款的反应速度较快,在风控和贷前审查方面均有一些特殊的标准,可考虑总结它们的先进经验并予以推广。

据《经济参考报》

2020-03-26 1 1 濮阳日报 c57308.html 1 获得感提升 小微民企再迎多项政策利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