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决胜全面小康

在全市2019年度总结表彰暨2020年工作动员大会上

市发改委获得市直单位综合考评一等奖

本报讯 在3月30日举行的全市2019年度总结表彰暨2020年工作动员大会上,市发改革委获得市直单位综合考评一等奖。

201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市发改委站位全局、勇于担当,着力抓大事创优势、扩投资稳增长、育载体强支撑、促改革激活力、办实事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多次受到市领导肯定和表扬。

一是加强科学谋划,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市发改委制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意见和方案,形成高质量发展考评体系。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向省级部门提交6项建议,谋划提出26项重大事项,争取118个重大项目纳入省项目库。

二是抓调控保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市发改委坚持“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加强对主要经济指标的月度分析研判和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跟踪监测,及时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强化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保障,有效保障了居民和企业用电、用气安全。全面落实30项降本减负政策,全年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21.34亿元,有效激发了实体经济活力。

三是抓资金争取,省、市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市发改委积极跑项目、争资金,为155个重大项目争取中央、省建设资金38.14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32.3亿元,占全省争取资金的17.7%,有力支撑了重点项目建设。坚持实施项目调度、领导分包、台账管理、“四比四看”等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全市270个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91个项目竣工投产,37个省重点项目综合考评居全省第6位。

四是抓转型攻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市发改委编制濮阳新型化工基地高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综合物流体系规划,出台化工产业限制发展产品目录和制造业限制发展目录,推动我市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开工建设通用公司风电设备项目等,带动传统装备制造加快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型;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产能达50万吨;新能源发展迅速,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87.4万千瓦,加快建设低碳高效、坚强有力的现代能源支撑体系。

五是抓基础能力,蓄积夯实发展后劲。郑济高铁郑州至濮阳段线下工程基本完工、线上架梁完成12公里,濮阳至豫鲁省界段开工建设;范台梁高速范县至台前段建成通车,内联外畅的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文23储气库一期工程建成投用,注气突破30亿立方米,能源保障能力持续强化;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有序推进,完成451家制造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引导企业对标改造、提档升级;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投用,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推动服务业“两区”提质增效,华龙区特色商业区晋升为全省四星级“两区”。

六是抓改革,动力活力加快释放。市发改委深入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出台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办理”实施细则和“多评合一”实施方案。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在全省率先推出22个“信易+”应用场景、48项惠民便企服务,真正实现信用有价。积极推进价格重点领域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全省率先推出“以电折水”清丰模式,促进水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

七是抓节能降耗,加快补齐生态文明短板。市发改委加强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减量工作,完成能源消费总量和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省定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市静脉产业园医疗废弃物处置、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3个项目建成投用。强力推进“双替代”和“气化濮阳”工作,完成“双替代”31.4万户,清丰县和市城区实现管道天然气村村通、户户通,全市非滩区村庄通气率达70%,保障了群众温暖过冬。

八是抓民生实事,发展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10件17项重点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新增城镇就业、残疾儿童救助等15项民生实事均圆满完成年度任务。成功将我市纳入全省2个国家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试点市之一。着力维护价格稳定,合理调减教育、医疗等领域收费标准,核减不合理成本费用1.1亿元,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033.35万元,惠及困难群众89.79万人次,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王鹏 李容容)

2020-04-03 在全市2019年度总结表彰暨2020年工作动员大会上 1 1 濮阳日报 c61376.html 1 市发改委获得市直单位综合考评一等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