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陈运旗出生于濮阳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2岁时,母亲去世,他不得不含泪辍学,踏上了艰辛漫长的打工创业路。他打过每天几元钱的短工,在菜市场卖过肉、蔬菜,做过搬运工、工地小工。为了挣钱供弟弟上学,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苦力。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也毫不退缩,反而勇往直前,坦然接受生活的考验。
人们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16岁那年,陈运旗跟着本村的一个哥哥在工地上做学徒,学习电焊技术。干中学,学中干。冬去春来,转眼间,8年过去了,陈运旗的脸上少了些稚嫩、多了份坚定。2008年,陈运旗离开家乡,独自去江西承包工地,并把所学技艺在实践中不断应用创新。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他开阔了思路、积聚了智慧。
要想富,找出路。2014年,陈运旗经一番思索后,终于下定决心,带着工地打工时的伙伴,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钢结构加工行业,创办了濮阳县宏翔钢结构加工厂。建厂初期,不仅有别人怀疑的目光,还有最重要的资金问题。为打开局面、站稳脚跟,他除了向亲朋好友借资或说服他们参与投资以缓解资金短缺难题外,更是拼了命没日没夜地工作。从进货、加工到安装,他都冲在最前面,只要客户需要,哪怕再苦再累,他都咬牙坚持,力争第一时间为客户解决问题。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过去鼓励读书人奋发图强的一句话。创业也是如此,只有把勤劳当作一种资本,比别人付出更多,才会取得更大的收获。经过几年的打拼,陈运旗以独有的人格魅力,结交了大量朋友。朋友多了,合作伙伴也多了,他潜心挖掘“熟人经济”中蕴藏着的巨大金矿,巧于利用、长于合作,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