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生产车间机器轰鸣;那边,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俯瞰南乐大地,重点项目复工复产热度持续升温。
近段时间,南乐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在扎实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切实强化服务保障,全力支持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和重点项目开工复工。
服务为先,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口罩厂能快速落地投产,得益于南乐县的专业服务。知道南乐县营商环境好、服务效率高,没想到这么快,太感谢了。”濮阳市鼎乐防护品有限公司法人左冠浩竖起大拇指。
据了解,鼎乐防护品有限公司3月1日确定落户南乐县产业集聚区,当日全部办结选址、落户、营业执照办理等手续。该公司3月7日正式投产,现拥有工人40名,日产口罩10万只。鼎乐防护品有限公司的量产展示了南乐县的速度与担当。
为推进全面复工复产,南乐县针对企业遇到的员工返程、原料供应、现金周转等问题,拟订了一系列新政策、新措施,千方百计破解难题。建立“163”推进机制,做到人员服务、职责流程、责任落实三明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成立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工作专班,形势集中研判、手续集中办理、问题集中研究,统筹协调全县复工复产工作。落实一名县级领导分包、一名首席服务员跟踪服务、一个开工复工班子、一套开工复工方案、一套疫情防控预案、一套开工复工台账等“六个一”制度。压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三个责任。同时,抽调专人进驻企业,当好企业疫情防控的指导员、落实防控措施的监督员、收集企业问题建议的联络员,对企业提出的问题不回避、不推诿,积极介入、主动解决。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复工复产企业56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7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复工176家;规模以上房地产和建筑企业复工39家;1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部复产;34个省、市重点项目复工率100%。
以人为本,破解企业用工瓶颈
受疫情影响,招工难、用工荒一度成为企业绕不过去的难题。在河南省铁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激光切割机、数控折弯机等设备正高速运转。(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公司总经理魏小凯激动地告诉笔者:“疫情期间交通管控很严,复工以后又需要解决住宿问题,订单积压、人员不够,当时我心急如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到我们公司现场办公,不仅解决了住宿问题,还给我们联系物流公司,既保证了原材料顺利到达,也保证了产品顺利出货。现在我们加大马力生产,争取把疫情耽误的产量补回来。”目前,该公司75名工人全员到岗,全面复工。
为了解决企业的“用工难”和“出行难”,南乐县出台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援企稳岗举措,积极落实延期缴纳社保、创业贷款发放、就业见习补贴等一系列援助政策,同时为企业办理应急运输通行证,物资品类涵盖医用品、面粉、饲料等。恢复县内班车、城市公交车运行,为县域内人员复工复产提供运输保障。开通客运班车,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协调办理包车手续,满足外出务工人员出行需求和企业的运输难题。截至3月26日,南乐县共转移就业16.5万人,就业率达到90%。积极保障本地企业用工,为全县326家复工复产企业组织保障上岗1.4万人,企业在岗返岗率92%。
积极搭台,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从申报贷款,到和金融机构签合同,再到放款,总共不到一周时间。这是我们历年来最快的一次贷款,利率也非常优惠。这5000万元对于我们来说,真是一场特殊时期的大的‘及时雨’。”3月25日,南乐县禾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金良激动地告诉笔者。
疫情期间,南乐县完善银企沟通桥梁,梳理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在遵照执行中央、省、市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南乐实际,加码制定出台《南乐县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企业发展措施》,对重点保障企业进行一对一联络对接,破解企业“融资难”。截至3月26日,南乐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已为企业发放41笔贷款、共计2.69亿元,其中为11家涉及疫情防控及重点项目企业发放贷款1.02亿元,正在为7家企业办理1.09亿元的贷款手续,助力企业顺利渡过疫情难关。
下一步,南乐县将继续强化经济运行调度,落实“六稳”要求,加强对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生产运营情况的监测分析,因症施策、精准发力,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同时,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加强行业分类指导,精准帮扶、强力推进,切实采取针对性的办法和举措,提高企业复工复产率。
“春光不等人,发展更不等人。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强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重点项目建设,要把疫情耽误的“春光”抢回来,奋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县委书记刘冰坚定地说。(黄津丽 刘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