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周刊

真情扶贫暖人心

——记市人民医院驻濮阳县王称堌镇马刘庄村第一书记王强

2018年年初,一纸任命书,让一直在市人民医院从事党务、纪检工作的王强的生活工作轨迹一下向南延伸到了濮阳县王称堌镇马刘庄村,开启了他的驻村扶贫工作生涯。

“马刘庄村全村有328户共1420人,耕地1380亩,建档立卡贫困户200户,贫困人口907人……”驻村伊始,王强就把马刘庄村的基本信息熟记于心。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都能看到他与村民聊天的身影。在一次次的聊天谈心后,王强不仅征求到了全村党员干部对村“两委”班子工作的意见建议、了解了村民的需求、摸清了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而且还厘清了马刘庄村的发展思路。

党建强则班子强

通过调查走访,王强发现,由于多种原因,马刘庄村村“两委”党组织涣散,党员作用没有体现出来,村民对村“两委”意见较大。

“要想摆脱贫困,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子做支撑。”在村“两委”会上,王强斩钉截铁地对全村党员说。

王强首先从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入手,雷打不动地坚持村扶贫周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和组织生活会,带领全村党员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等。在此基础上,王强把建立健全组织生活、班子议事、民主决策、落实各项制度作为突破口,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借助选举,依靠镇委、政府对村“两委”主要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将愿意干事、能干好事的年轻干部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配齐、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健全党组织生活,严格党建制度,筑牢党的基层堡垒,以“抓党建促扶贫”为统揽,强化组织引领功能,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出来,干部的干劲提起来,群众的气顺了,群众的心也就活了起来。

想要富得从根上治

马刘庄村,坐落于黄河岸边,地处偏远,全村医疗资源匮乏,就医环境差,全村因病致贫贫困户占比高达50%。健康扶贫对马刘庄村村民来说刻不容缓。

王强利用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单位优势,积极开展健康扶贫。在他的争取下,市人民医院投资10万元,为马刘庄村卫生室安装了远程医疗会诊和心电监控系统。有了这套系统,现在马刘庄村村民不出村就能面对面接受市人民医院专家的诊治,有效缓解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为了保证村民的身体健康,不至于让小病拖成大病,王强组织市人民医院专家,结合帮扶责任人入村帮扶,定期为村民做慢性病健康检查,免费量血压、测血糖,并进行卫生知识宣传,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使每位村民对自己的健康心中有数。此外,他还向村民发放爱心保健箱,保健箱里配置了防冻药、体温计、碘酊等必备医疗用品,为村民脱贫致富提供坚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除此之外,王强还因人施策提供帮扶。贫困户刘凤臣在本该是家庭顶梁柱的年纪,突然不能直立行走,家里没有收入,生活陷入极度贫困中。王强得知情况后,积极帮助刘凤臣联系专家,为他进行远程会诊。通过专家诊断,刘凤臣双侧股骨头坏死。随后,王强又联系市人民医院骨科专家张世杰,为刘凤臣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经半年恢复,刘凤臣双腿恢复行走能力,并具备了正常劳动能力。“感谢王书记啊,真是救了我们整个家。”每次提到这件事,刘凤臣都难掩激动。

健康帮扶不只是指身体上的健康帮扶。在思想上,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惰性思维也是健康帮扶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一些贫困户自身懒散馋、一没有生活来源就去找政府的情况,王强积极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十大好人”评比活动,以及“红黑旗”卫生评比活动;创新设立了动力超市,积极号召市人民医院同事募捐衣服等生活用品,并将这些衣服和生活用品统一摆放在动力超市,优先供贫困群众挑选。贫困群众需要通过劳动挣取积分,用积分到超市换取相应价值的物品。

这些方式极大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唤醒了他们勤劳致富的意识,引导村民由“要我富”向“我要富”转变,为扶贫工作添油助力。

摆脱贫困“输血”变“造血”

王强认为,脱贫不能“等靠要”,只有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才能彻底扭转马刘庄村的贫困局面。

什么是“自我造血”?那就是产业发展。

驻村伊始,王强带领村“两委”成员和致富能人,到外地实地考察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考察回来后,结合马刘庄村的实际情况,分析适合该村发展的产业发展道路。

通过广泛征求意见,王强决定将产业扶贫和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主体作用,推行“党支部+农村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劲达农村合作社,建设油葵种植基地、肉鸽养殖基地;推行“村委+公司+农户”模式,成立碧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绿化树种植基地、红薯种植深加工产业。油葵、肉鸽、绿化树和红薯的深加工,成为马刘庄村的四大扶贫产业。

劲达农村合作社、碧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使马刘庄村的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为马刘庄村民提供工作岗位206个,实现经济效益10余万元,助力7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下一步,马刘庄村将结合滩区迁建,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这一目标,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以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抓手,创新机制,以农民长期得到实惠为导向,发展产业扶贫,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衔接。”谈到下一步发展,王强胸有成竹。

本报记者 管淑颖

2020-04-08 ——记市人民医院驻濮阳县王称堌镇马刘庄村第一书记王强 1 1 濮阳日报 c57793.html 1 真情扶贫暖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