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濮阳县方阵

一丝不苟控疫情 凝心聚力促发展

近年来,濮阳县按照“濮濮一体化”发展要求,持续加快“一中心三组团”建设,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市特色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8%。2017年以来,实施了濮阳县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共拆除城中村40个、棚户区18个,拆迁面积460万平方米;建设安置区29个,总投资115亿元,总面积661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将惠及4万余户群众。

以棚改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提质,新建、改造市政道路46条、88公里,打通断头路12条,建成区面积发展到60平方公里;以市政道路为骨架,高标准完成46条道路绿化、25处游园建设,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39%;集中供暖面积达到625万平方米,今年计划再新增供暖面积210万平方米,县城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投用南水北调净水厂,4.5万户县城居民喝上丹江水。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城南新区、城东片区及城西片区的道路建设,着力打破新老城区交通瓶颈,推动“一中心三组团”融合发展、竞相出彩。

坚持两手抓 夺取双胜利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濮阳县倾力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取得明显成效。作为百万人口的大县,截至目前无确诊病例。与此同时,该县紧盯经济发展全年目标任务,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在疫情防控成果不断巩固的同时,有序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截至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91.9%,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复工率72.4%,规模以上建筑业及房地产企业复工率60%,44个省、市重点项目复工37个。

建立机制,专班专员推进。为快速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濮阳县成立了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专班,下设8个服务专班,统筹推进全县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为进一步明确责任,实行县级领导首席服务员制,40名县级领导“点对点”服务44个省、市重点项目,分两批选派108名优秀干部全程服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跟踪解决企业问题。

强化措施,破解复工难点。出台服务业企业复工规范等政策性文件,科学指导复工复产工作。积极帮助企业办理交通通行证,全面恢复客运班线、公交班线运营,达到交通运输“应通尽通”。加强资金支持,协调各金融机构为重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979笔4.9亿元。实行重点项目现场调度机制,研究解决困难问题,积极推进重点项目手续办理,做到停建不停歇,为疫情过后全面铺开建设奠定基础。

落实政策,助推企业发展。围绕国家各部委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和省、市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梳理,狠抓落实。为林氏医疗等29家重点物资保障企业申请国家、省贷款支持7.2亿元;名单管理外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授信22亿元;对因疫情影响导致暂时还款困难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完成无还本续贷137笔1934万元、展期431笔7073万元。6月底,预计为全县222家企业减免失业保险费253万元,为全县280家企业减免养老保险费2965万元,免收全县450家企业工伤保险费110万元,有效为企业纾困解难。

加强统筹,搞好劳务输出。把劳务输出作为稳固增收、促进脱贫的一个重要途径,全面掌握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劳动力数量,主动同有用工需求的企业进行对接,实行“点对点”输出服务,开通“返岗直通车”,做活劳务输出文章,让群众稳定增收。截至目前,该县已实现转移就业33.6万人,转移就业率98%。其中,县内就业7.8万人,市内、县外就业2.7万人,市外就业23.1万人。

全力抓落实 力求新突破

市化工产业集聚区是2016年经省政府批复的省级产业集聚区,是濮阳新型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总面积19.5平方公里,由南、北两个片区组成,主导产业是石油化工、功能化学品、专用化学品和天然气综合利用。2019年,集聚区主导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亿元,增长49%;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5亿元,增长11%;增加值完成3.5亿元,增长10.2%。

2020年,濮阳县将紧紧围绕“濮阳新型化工基地建设突破年”这一主题,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新型化工基地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盯目标,埋头苦干,努力在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招商引资、要素保障、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抓项目、育产业。建成投产朗润产业园一期、钇利化工二期、能信环保、新煜化工、汇元药业等5个项目,新源环保2号机组并网发电;开工建设朗润产业园二期、君合化工、中天生物、河南浩森二期、河南润泰等5个项目,不断壮大产业规模。

二是抓配套、强载体。建成通车全长1.5公里的聚源路、能源路,完成兴户路等8条道路的绿化亮化,持续完善园区路网框架。企业服务中心、研发中心、公共管廊上半年建成投用,职工公寓、特勤消防站10月底建成投用,南北区开闭所、天然气门站、供水增压站年内建成投用,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三是抓招商、增后劲。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化工展览会等重大经贸合作活动,做好宣传推介,深挖招商线索,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重点跟进广东广康科技年产2.5万吨高效低毒农药项目和山东信发集团年产60万吨离子膜烧碱、年产8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不断增强园区发展后劲。

四是抓改革、建机制。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园区发展实际,稳妥推进管理体制、运营模式、行政审批、人事管理、考核激励等方面改革工作,确保顺利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本报记者 段利梅 黄立

通讯员 赵少辉 葛栋 文/图

2020-04-13 1 1 濮阳日报 c58004.html 1 一丝不苟控疫情 凝心聚力促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