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濮阳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在全市2019年度总结表彰暨2020年工作动员大会上,工业园区荣获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第1名、重点项目建设第2名等奖项。
经济指标增速显著
预计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2.6亿元,同比增长29%;增加值完成27.5亿元,增长27.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2亿元,增长22.2%。经测算,工业园区工业的快速发展,可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约3个百分点。全年全口径税收完成12.78亿元,增长4.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26亿元,增长7.4%;减税降费7920万元,减税降费额占区财政分成收入的44%。按照产业集聚区晋星标准,园区各项指标已超一星,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有望晋升为全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
预计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21.7亿元、5.9亿元和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9%、8.9%和34.1%,增速均居全市第1位;园区财政分成收入完成0.43亿元,增长3.2%,增速居全市第2位。
项目建设进度加快
产业项目方面,天能隔板及塑壳、展辰涂料、海尔希一期、濮耐挡渣板、广亿福包装等项目全面掀起建设热潮。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项目方面,棚改电力线迁改项目全线完工,实验学校快速建设,君恒电力专线建成供电,质检中心、工业供水、专用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2019年,园区共签约项目20个,签约金额96.5亿元,主要引进的是投资3亿元至5亿元、占地不高于150亩、工期不超过1年半的短平快、高精尖项目。其中,立新树脂、景森新材料、广亿福包装、恩赢苯并噁嗪、东莞彩之虹等5个项目已经落地。疫情发生以来,园区创新招商思路,改变招商方式,采用电话、微信等方式,与线索企业保持高度对接,表达慰问关心,传递招商信心。在3月中旬我市举办的线上集中签约活动中,工业园区与广东三和、昆山樱花水漆、上海新佑、汉道化学4家企业实现线上签约,签约总金额22.5亿元,招商引资取得了开门红。
复工复产提速扩面
随着疫情形势趋缓,工业园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受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表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提前谋划启动。在市复工复产通知下发前半个月,提前谋划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成立了复工复产工作专班,下发了企业复工明白卡,帮助企业提前做好复工复产各项准备工作。二是构筑绿色通道。在濮范高速濮阳北出入口处设立物流服务台,安排专人专班24小时轮流值守,建立起辖区企业人流物流绿色通道。三是解决用工难题。动员辖区返乡务工人员进入企业上班,帮助天能集团、诚信钻采等企业就近招录员工280余人,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群众务工难问题。截至目前,20家规模以上企业和11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复工。其中,天能集团、东方雨虹、龙德洋、濮耐集团等11家企业已经满负荷生产,规模以上企业日产值达到3282万元,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
转型升级劲头十足
工业园区以智慧园区建设为牵引,启动实施了化工园区封闭工程,从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模式,向专业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一体化管理走出了坚实一步。
下一步,工业园区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四大战略”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为抓手,紧紧围绕新型化工基地建设大局,突出绿色、循环、智能、高端四大理念,不断完善园区功能、壮大产业规模、突出开放招商、深化改革创新、狠抓安全环保,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强力实现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新突破。
本报记者 段利梅 黄立 通讯员 张敬勇 许正达 吴峰 文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