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范县新闻

范县:强化党建引领 助力脱贫攻坚

树立一个导向 调动干部积极性

“我们去年提拔了34名驻村第一书记,在全县树立了良好的导向。现在县里的年轻干部工作积极性很高,都主动要求到农村基层一线去锻炼。”范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建斋说。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范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干部队伍的主战场,积极倡树在脱贫攻坚一线选拔干部的用人导向,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引导干部下沉在一线。严格选派条件,把优秀党员干部、科级后备干部、业务骨干力量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锻炼,围绕实现高质量脱贫,316名第一书记驻村,258名县直科级干部包村,所有行政村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

坚持干部提拔在一线。建立干部政治表现和工作业绩日常档案,对行业部门和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专项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表彰勉励一批、提拔重用一批、重点培养一批、批评教育一批,让能干事者受尊敬、干成事者有地位。2019年9月,该县列出专项计划,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56人,其中驻村第一书记34人。

督查干部工作在一线。从县直单位抽调23名工作人员组成6个督导组、1个综合组,通过抽查、不定期检查、实地调研等形式,对驻村帮扶工作情况进行督导。2019年以来,共下发通报专刊26期,通报批评230余人次,写出检查和情况说明140余人次。

4月26日,在范县高码头镇举办的“基层党建红旗村”挑战赛暨农村党支部书记大论坛,可以说是一场“诸葛亮赛”。51名村党支部书记参加比赛,13名攻守擂台村党支部书记上台亮相,他们讲谋划、谈思路、亮举措,各有奇招,引来在场观众阵阵热烈掌声。

牛楼村党支部书记牛茂福、阳谷段村党支部书记段存义还精心准备了PPT。“这个大论坛就是一次很好的交流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我觉得自己的发展思路更清晰了、目标更明确了!”牛茂福表示。

农村要发展,关键看“领头雁”;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该县坚持聚焦“补齐工作短板、打造党建品牌”双向发力,以强大的组织“硬核”,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补齐短板促提升。坚持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全覆盖,在全员轮训的基础上,创新阶段式、学院式持续培训工作法,在全县选取100名年纪轻、有思路、有干劲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精准提升能力素质,逐步实现能力人人过硬。抓好村“两委”换届“回头看”工作,对新任职村“两委”干部进行集中联合审查,设立“红黄牌”预警机制,对14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警告,调整撤换33名年龄偏大、工作思路不清的村党支部书记。加大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治力度,采取“四个一”措施,2019年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29个,形成了脱贫攻坚强大势能。建立“6+N”主题党日规范,实行组织生活落实调阅制度,解决了不规范不融合问题。

打造品牌作保障。先后拿出245万元重奖2018年度、2019年度105个“三面红旗”村,村党支部书记每月工作报酬增加500元,其他村干部增加300元。今年以来,探索实施基层党建红旗村挑战赛,20面红旗立擂台,100个支部来挑战,变年终一次评选为全年常态竞争,不断释放红色引擎动力。出资16.5万元,为全县1647名村“主三职”干部办理人身意外保险。建立“一书一卡三单两通报”党建责任落实制度,扎实推进“大抓基层大抓支部质量提升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头雁培育、先锋活力、制度落地、支部联建、集体经济破零提质五大工程,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张庄乡前房村地处黄河滩区,过去穷得叮当响。如今,走进村里的党员创业示范园,占地100余亩的流水养鱼项目,池里的鱼儿活蹦乱跳;不远处的肉鹅养殖基地,存栏的1万余只鹅膘肥体壮。目前,该村已实现整村搬迁,通过各个扶贫项目,年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位于王楼镇许堂村的范县朝峰瓜果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望无际的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棚内,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以及哈密瓜、西瓜等蔬菜瓜果长势喜人。许堂村党支部书记卢铭峰也是基地的负责人,原来做生意的他,于2018年返乡创业,带动周边群众通过种植业发家致富。除了承包大棚的村民,仅在种植、打岔、缠秧、采摘等生产环节雇佣群众打短工,每人每年就可增收2000余元。

近年来,范县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工作,县委组织部根据自身职能,持续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不断夯实稳定脱贫的根本,为该县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搭建政策落实平台。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大讲堂,县、乡、村三级干部登台讲政策落实、讲业务工作,5100余名帮扶干部学习政策长本领,熟悉业务提水平,讲解工作提效率,精准帮扶提质量,实现了以讲促学、以讲促干、以讲促信心提升。

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深化“党建+产业+扶贫”工程,食用菌、温棚瓜菜、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特色种植五大产业带动5.7万余名贫困户增收;探索跨区域“党建+扶贫”合作模式,与浙江义乌建立合作关系,互派干部挂职,15家企业到范县开展深度合作,发展订单产业,全面提高全县89个扶贫车间经济效益和带贫成效。

搭建智力支撑平台。实施乡土人才“十百千”工程,围绕食用菌、稻米、水产等种养殖产业,选出30名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动员百名乡贤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挖掘千名“土专家”“田秀才”,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产业链模式发展乡村经济。截至目前,40名优秀乡土人才与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建设基地67个,解决技术难题1000余个,带动73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

搭建组织“造血”平台。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提升行动,争取财政资金对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进行扶持,协调金融机构开办“先锋贷”业务,探索建立农业产业链党组织,从项目、技术、信息等方面支持乡村发展。2016—2019年,先后争取项目资金3511万元,确定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36个,今年又争取900万元对18个试点村进行扶持。目前,全县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198个,其中濮城镇军寨村集体经济达340万元。

2020-04-30 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王岩 1 1 濮阳日报 c59168.html 1 范县:强化党建引领 助力脱贫攻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