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刚反映的困难,下午相关单位就主动上门来解决,这样的服务、这样的环境真是没说的!拿去年来说吧,我们濮阳基地去年收入突破60亿元,这军功章里,有濮阳工业园区的一半!”5月8日,天能集团(濮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基地负责人由衷赞叹道。
一流的营商环境让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2019年该区勇夺全市各县区工业经济发展桂冠;在全省179个产业集聚区综合排名中,由原来的第176位上升至第98位,上升78个位次,上升速度全市第一;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06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全市第一;工业增加值完成29.2亿元,增长30%,增速全市第一。
一流的营商环境,正成为一块金字招牌,助力工业园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一次办好 营造便商惠商良好环境
项目审批是企业落户的第一道关口,是考量区域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濮阳工业园区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
对一般审批事项,该园区大力推行各部门并联审批,进一步缩减或明确审批流程、实施范围、办理要件,实施标准化审批,对政府部门内部或部门间在线能够共享的申报材料,不得让企业重复提供,精减申报材料30%以上。同时,该园区通过创新实施“区域评价”“容缺办理”“多图联审”等措施,大力推进审批事项全部在线办理,实现“一网通办、限时办结”,使得投资审批时限压缩1/3以上,重点事项审批时限压缩1/2,争取尽快实现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全过程审批时间压缩到60个工作日以内。
同时,为提高企业开办效率,该园区大力推行登记注册便利化,严格执行工商登记前置审批和后置许可事项、营业执照办理、公章刻制、涉税办理等事项4个工作日内办结,达到企业银行开户、社保登记条件。加快“证照分离”改革,解决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
针对不动产登记、房产交易、涉企税费等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该园区通过推动部门数据共享、线上线下融合,综合利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平台、自助终端等载体,大力推行“一次办妥”改革,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最多跑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为高效服务项目建设,该园区大力开展涉企政策集中清理行动,全面清理在企业、产品、服务和执业等方面设置的歧视性政策文件,消除一切准入限制和政策壁垒,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破除民间资本进入市政、交通等垄断行业和政府采购领域的障碍,并严格落实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做到本地项目及新投资项目一视同仁。
尤其对重点项目建设,该园区实行模拟审批模式,各审批部门服务前移、提前介入,把项目建议书、土地预审、规划选址、选址红线图、安评环评等一系列审批流程,由“串联”变“并联”,破除各项审批互为前置、条件交叉、互相制约的问题,实现项目开工“零等待”。
万涓成水,汇流成海。在改革投资审批、企业开办经营、项目建设等领域,一个个看似微小的改革举措,都在有力地做着简政放权的减法,构筑着营商环境新高地。
“亲”“清”关系 营造亲商安商浓厚氛围
如果说简政放权检验的是政府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胆识,那么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则考验着政府的智慧和能力。
近年来,工业园区严格恪守“亲”“清”二字,主动当好亲商、安商“店小二”,让广大企业在创业创新的道路上走得自信而坚定。
为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合力,该园区坚持内部协同、高位推动,每月进行一次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研究,每季度听取一次营商环境专题汇报,每年召开一次高规格营商环境建设推进大会,每年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优化营商环境集中学习教育活动。
为全程护航项目建设,该园区实行“一对一”服务企业制度,建立园区领导分包重点企业制度,选派百名副科级后备干部担任联络员,具体负责政企沟通联络,对涉企事项实行清单管理、销号化解,联络员工作考评结果,一律与派出单位年度综合考评捆绑挂钩。对重点项目建设,该园区严格落实一线办公制度,每天上午园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重点局办负责人到一线办公,做到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同时,该园区实行“项目警官制”,由公安部门对每个项目明确联系警官,对重大项目设立警务室,严厉打击强行阻工、强揽工程、强行供料等非法行为。
亲不逾矩、清不远疏。在构建 “亲”“清”政商关系中,该园区细化政商交往正当行为,厘定“为”与“不为”的界限,让干部和企业家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能碰,全面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为进一步减少对企业的干扰,真正做到尊商、护商、安商,该园区设定“企业安静日”,其间除安全、环保、突发事件等情况外,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开展执法检查,不得随意入企调研,不得随意安排企业参加无关的会议和活动,执法和调研活动不得随意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陪同。
为加快隐形“红顶中介”清理进程,破除中介服务垄断,该园区全面开放中介服务市场,实行项目单位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杜绝中介机构利用政府影响违规收费,并建立中介机构信用档案,健全评价机制、退出机制,实行“黑名单”制度。同时,园区督查办牵头,持续大力开展破坏营商环境专项治理活动,对涉企权力设租寻租、变相设租寻租等腐败行为,集中查处一批、曝光一批,持续推进园区营商环境不断好转。
贴心服务 打通护商兴商“最后一公里”
“我们想到的事政府做到了,我们没想到的事政府也做到了。”濮阳龙润公司负责人施华峰清楚地记得,在他一筹莫展时,濮阳工业园区多次召开协商会议,为企业协调贷款到位。
得到投资信心的施华峰自发成为一名“宣传员”。在他的带动下,生物营养性添加剂“甜菜碱”生产规模国内第一的海尔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濮阳工业园区,海尔希又引来韩国希杰集团前来考察、投资。
近年来,濮阳工业园区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始终坚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用“保姆式”服务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困,不断改进和创新服务方式,切实提高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为持续助力企业拓市场、破瓶颈、解难题,该园区主动做好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新活力。
产销对接。积极参加省、市各种展销会,为龙头企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帮助企业拓宽销路,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产销对接和交流活动,推动上下游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银企对接。充分发挥企业融资服务团作用,组织开展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接活动,提高金融创新产品在企业中的知晓率和可获得性,可有效缓解园区企业融资难题。
用工对接。摸清企业用工需求,组织企业参加高校双选会、“春风行动”大型公益招聘会等活动。下一步,将持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为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建立绿色通道,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产学研对接。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工业实验平台、公共技术研发设计中心建设,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充分发挥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引领带动作用,以企业资源平台化、员工创客化、产品个性化为导向,引导企业搭建创客平台,集聚员工智慧,培育创客文化,创出成果、效益和品牌。
在此基础上,该园区还对涉企收费实行动态清单管理,明确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凡国家和省有上下限规定的收费项目,一律按下限执行,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同时,园区财政部门牵头开展税费专项清理,对涉企税费收取、企业降本减负政策落实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取消收费清单之外的一切收费项目,严查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擅自扩大收费范围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