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市两会特别报道·民政篇

出彩民政 为濮阳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程申学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民政局坚持“找差距、补短板、出亮点、创经验、树形象、争做出彩民政人”工作思路,围绕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创新思想、采取“硬核”措施,民政事业成绩斐然。

在2019年4月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上,市民政局被表彰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3月30日,我市召开2019年度总结表彰暨2020年工作动员大会,市民政局荣获2019年度市直单位综合考评一等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该局及时安排部署,切实做好全市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工作,有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据统计,一季度,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6107户9860人,发放资金869万元;农村低保对象88342户128247人,发放资金7219.52万元;特困人员18348人,发放资金2749.7万元;80岁以上老人69874人,发放津贴1192.7万元;困难残疾人39287人、重度残疾人52873人,发放补贴1660.6万元;孤儿及实事无人抚养儿童507人,发放资金152.1万元。

聚焦服务脱贫攻坚 兜底保障更有力

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研究完善民政兜底保障政策,促进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的全面衔接。

织密筑牢兜底保障网络。实施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养育及因艾致孤致残补助等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救助范围。2019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享受救助政策10.2万人,发放资金1.74亿元。

提升兜底保障精准度。将贫困户中符合条件的重病、重残人员及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给予重点保障;扎实开展低保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累计排查93.4万人,为434人落实了低保政策。

聚焦结对帮扶单位脱贫。成立结对帮扶范县工作领导小组,指导落实行业扶贫政策;持续加强驻村帮扶工作,出资16.5万元为刘堂村建设了第2个坑塘养鱼扶贫项目,组织市善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到村开展心理辅导。2019年在范县创造双十星放心村检查中,刘堂村群众满意度高达98%。

凝聚兜底保障脱贫合力。召开了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动员大会;市慈善总会协调中华慈善总会开展精准教育扶贫项目,为我市45所学校捐赠价值450万元的图书,设立中慈爱心图书室;开展品牌家电下乡等慈善公益活动,补贴400余万元;龙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一大批社会组织发挥各自特长,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帮扶活动。

加强社会救助 健全民生保障体系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保基本、兜底线制度,不断织密筑牢基本民生保障网络。

社会救助水平持续提高。圆满完成省、市民生实事,城市低保月标准提高到520元,农村低保年标准提高到3860元,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274元、166元,农村集中、分散特困人员年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7000元、5020元,累计发放资金4.4亿元,保障了15.6万名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关爱保障特殊困难群体。规范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发放资金6088万元,惠及9.3万名残疾人;两次提高社会散居、机构养育孤儿养育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950元、1350元,并将保障范围扩展到高中以上学历在校生,为600余名孤儿发放资金617.8万元。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开展“护翼行动”和防溺亡专项行动。完善救助管理工作机制,加大无法查明身份受助人员的寻亲力度,采取网上公告、采集比对DNA信息等多种方式成功寻亲188人,全年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9284人次。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全年接收捐款4318.26万元,同比增长39.2%;发放资金3989.6万元,救助29426人。全市福利彩票发行稳步推进,累计销售1.92亿元。

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等工作同步推进

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方面:一是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濮阳县文留镇等 10个乡镇为试点乡镇。二是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制订出台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指导县区创建了39个规范化社区,全年完成73个村改居。三是强化社会组织管理,社会组织年检参检率超过90%。全市社会组织达到1834个,全市性社会组织448个。

在提升基本社会服务能力方面:一是推进婚丧礼俗改革,通过推行婚嫁彩礼“限高”倡导标准等方式,引导群众抵制因婚因丧致贫返贫陋习。二是殡葬管理更加规范,完成了市殡仪馆设备环保改造一期任务;文明祭扫有序,全市实现无焚烧无燃放。三是提供更优质的婚登服务,录入历史婚姻登记数据信息14万条,推进婚姻登记网上预约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办理婚姻登记3.8万对。四是积极推进区划调整、地名管理和界线勘定工作。

在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方面:乡镇敬老院统一增加“农村贫困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护中心”“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服务职能,探索开辟了失能半失能老人、困难家庭残疾人集中供养和托养新路径。全市投入1500余万元对52所敬老院进行了综合提升。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5个。继续落实高龄津贴制度,百岁老人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累计发放津贴4679.5万元,惠及高龄老人69367人。

疫情防控与保障民生“两手抓、两不误”

1月27日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市民政局坚持一手抓特殊群体的疫情防控,一手抓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为实现“两个确保”贡献更大力量。

在疫情防控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制订下发了30余份文件,指导服务机构制订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二是坚持综合施策。各服务机构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确保“零出入”。三是加强心理疏导。组建市社工机构心理防疫服务站,受理电话咨询3000余个,网上解答问题1200余条,微信回复4000余条。四是强化应急值守,严格落实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五是开展督导检查,压实防控责任。截至目前,全市22家社会办养老机构、71所乡镇敬老院、64个日间照料中心、772个农村幸福院,以及福利院、救助站未发生感染新冠肺炎问题。

在保障基本民生方面:一是加大对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困难对象救助力度,视具体情况给予低保、特困或临时救助。经研究决定,从1月1日起,将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不低于286元、178元,特困人员月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农村集中、分散特困供养年标准分别提高到不低于8000元、5540元。二是督导县区民政部门加强对各乡镇政府、残联组织及有关部门的协调,确保两项补贴当月补贴当月发放。三是加强儿童关爱保护,及时足额发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四是认真做好高龄津贴的申报、审核和核减工作,做到不错发、不漏发、及时发。

2020-05-12 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程申学 1 1 濮阳日报 c59697.html 1 出彩民政 为濮阳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