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在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财政局受市政府委托,公布了关于濮阳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政府账本亮出家底,2019年的钱花到哪儿了?今年的钱准备怎么花?大家一起来看看。
既增加收入又厉行节约
2019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完成100.5亿元,为预算的100.8%,增长9.6%,增幅居全省第6位;支出预算实际完成350.4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8.4%,增长13%,增幅居全省第6位。其中市级收支情况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完成42.4亿元,为预算的98.3%,增长6%;支出预算实际完成94.5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8.3%,增长26.4%。
一年来,我市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方面,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收费项目进清单、开展专项检查等措施,推动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实质性降低增值税税率、降低社会保险费费率等政策不折不扣落地实施。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共计18.8亿元,政策红利逐步释放,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方面,全年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06.9亿元,较上年增加23.1亿元,增长12.6%,有效缓解政府筹资压力。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债券政策,全年争取上级债券资金75.1亿元,较上年增加24.7亿元,增幅48.7%,在稳投资、扩内需、调结构、补短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不断充实“钱袋子”的同时,我市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资金统筹安排,建立健全过“紧日子”、厉行节约长效机制,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2019年,全市一般性支出压减幅度在10%以上。同时,加大资金盘活整合力度,全年清理盘活存量资金5.4亿元,统筹用于稳增长和保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
把钱花在“刀刃”上
2019年,我市“钱袋子”主要干了这些事儿:
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大力推进脱贫攻坚。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2019年全市财政扶贫资金总规模达到16.5亿元,为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推动596个重点扶贫项目落地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市本级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亿元,较上年增长14%。二是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格贯彻落实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范要求,坚持底线思维,分类施策,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目前,全市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三是积极支持污染防治。全市节能环保支出14.7亿元,增长39.8%,较好地支持了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财政政策和资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发展,对薄弱领域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稳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持民生投入稳定增长,全市财政民生支出达到281.7亿元,增长13.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的80.4%,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落实深化财税改革要求,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加强财政管理监督,财政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2020年坚持过“紧日子”财政方针
2020年,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和濮阳实际情况,我市预算收支安排依然是“紧平衡”。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各项重点任务,今年的预算支出将重点用于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工作。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280.1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280.1亿元。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207.8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财力安排支出81.1亿元。
为实现这一任务,我市将继续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过“紧日子”的财政方针,落实财税体制改革要求,推进部门预算改革,推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和监督,全面准确向人大报告支出预算和政策情况。
据统计,今年前4个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2亿元,下降7.7%;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07.5亿元,增长1.8%。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30.9亿元,主要用于机关运行、教育、社保、扶贫、环保等重点民生领域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方面。
本报记者 段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