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来自河南团代表委员们就如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这一美好愿景积极探讨、建言献策。
近年来,河南按照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部署,以黄河干流为纽带串联沿黄中心城市,着眼县域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布局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构筑动力系统。
重视中心城市牵引作用。“郑州将努力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上走在前列。”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副省长、郑州市市长王新伟介绍,郑州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启动编制了一系列建设方案,推动实施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文化演艺综合体等系列项目,抓好治河、节水、惠民和滩区生态保护,着力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
重视区域增长“城市引擎”。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市市长刘宛康说,洛阳聚焦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聚焦成为带动河南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发展定位,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面实施治水兴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文化保护传承和文旅融合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行动。
重视推动沿黄区域“一体化”。全国人大代表、濮阳市委书记宋殿宇说,濮阳将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结合自身实际建设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北金堤生态涵养发展区、绿色高效农业发展示范区、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区,打造豫东北门户枢纽城市。
保护好,才能发展好。今年3月12日,河南省沿黄各地市同时启动了“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整个工程包括生态涵养、湿地保护、田园风光、文化展示、旅游休闲、高效农业等18个项目,国土绿化面积24.7万亩,建设生态廊道373.83公里。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表示,要以河长制为抓手,持续深入抓好河湖“清四乱”,抓实河道采砂综合整治,打造美丽黄河。
本月初,位于河南巩义的双槐树遗址被确定为距今5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都邑遗址,再次彰显了黄河文化的厚重。(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