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乡村振兴

党旗飘 产业兴 群众富

—— 濮阳县鲁河镇党建引领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纪实

鲁河镇党委书记刘树月(左)在木耳种植大棚与种植户交谈。

村民在西白楼村金银花种植基地采摘金银花。

村民正在晾晒毛木耳。

5月是金银花盛开的季节。5月21日,在濮阳县鲁河镇西白楼村金银花种植基地,一片片金银花竞相开放、芳香四溢,村民正在采摘今年的第一茬金银花,一派忙碌祥和的景象。

“过去种玉米、小麦,每亩地年收入900余元。2018年年底,在镇党委和村‘两委’的引导下,我们家的13亩地都种上了金银花,按照每公斤30元的收购价,即便是第二年产量低的情况下,每亩也能有5000余元的收入呢!”正在采摘金银花的村民杨香菊给笔者算起经济账来。

“自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以来,鲁河镇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坚持党建引领撬动产业发展,按照‘调结构做优农业,抓产业助力扶贫,转观念壮大集体,强基础做靓城镇,精挑选培树典型,重投入振兴乡村’的工作思路,发挥党委的引领作用及党支部和党员的带头作用,迈出了产业发展的铿锵步伐。”鲁河镇党委书记刘树月讲道。

党委“领航” 找准产业“新路子”

“鲁河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让群众转变思想、放弃种植小麦和玉米等传统农作物,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党员干部必须在思想上先行一步、在发展上先干一步,做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刘树月说。

为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坚决打好产业扶贫这场硬仗,鲁河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选派镇党委班子成员“挂片包村”,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挂钩联系村级产业项目,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培训、齐抓共管的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全力破解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和困难。

鲁河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出台《鲁河镇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奖励办法》,加大扶持力度,激发广大群众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凡在镇域内集中连片流转土地100亩~300亩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经济作物的农业经营性实体,在享受上级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镇政府每亩一次性奖励100元;集中连片流转土地30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奖励200元。凡在规定范围内发展种植、搭建种植大棚330平方米以上的,每座大棚一次性奖励5000元~1万元。

鲁河镇党委、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分别主持召开7个服务片区会议,逐村听取村党支部书记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汇报和计划。逐村实地调研后,又多次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镇村干部座谈会,经过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的原则,因地制宜,高起点谋划“两个基地,两个园区,两个示范带,一批示范村”的发展方向。依托万亩中药材种植项目,以高庙村为中心,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依托河南鸿丰菌业有限公司、明奎木耳种植合作社,沿S101、S214打造食用菌种植基地;以寨上村为中心,打造绿色养殖园区,提高养殖水平;依托区位优势,在S101与S214交叉口,建设集化工产品、农副产品仓储与销售于一体的物流园区;依托三林果业有限公司,沿S214两侧,发展名优果蔬种植带;依托龙都生态庄园项目,建设杂果采摘园、垂钓园、餐饮部、拓展训练基地,与水杨村的甜瓜采摘、田新路南侧的1500亩苗木花卉种植基地、1万亩中药材种植项目连为一体,打造休闲观光示范带;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各村党支部的引导作用,打造一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

为加快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鲁河镇利用高庙村南邻G101、东邻S214的区位优势,借力发力,通过招引外资,积极与北京华卫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对接洽谈。2018年9月,投资2.8亿元的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和深加工项目成功落地。目前,鲁河镇种植板蓝根、白术、芍药、牡丹、丹参等中药材5000亩,建成100万株的牡丹白芍园,整体布局按照旅游观光方向规划。通过龙头企业的帮带作用,全镇种植中药材8000余亩。利用2至3年时间,该项目区流转土地种植总量将达1万亩,并建设中药饮片加工厂,打造濮阳第一家以药膳养生为特色的餐饮文化,逐步建成以中药材种植为龙头、中药饮片制剂为主导、药膳养生为特色的餐饮文化养生产业和观光旅游项目,高标准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

党支部“起航” 配强发展“领头雁”

围绕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鲁河镇开展“挂党旗、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活动,强化党员党性观念,增强责任、自律和服务意识,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行动落实到发展上来,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镇村干部队伍。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作为活动的具体体现,进一步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活动凝聚力量,用活动激发活力,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全镇范围内叫响“农村党支部书记作为结构调整带头人”的口号,发挥村党支部书记的示范带头作用。

后杜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会民创建伟超种植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双孢菇种植大棚30座、恒温大棚18座,带动169户贫困户入股分红,户均年分红800元,吸纳贫困人口10人务工就业。同时,带动季家什八郎村、西杨什八郎村、朱家庄村等村发展双孢菇种植,全镇建设种植大棚100座,推动了食用菌种植产业的发展。西白楼村党支部书记孔春祥流转土地100亩,种植金银花、玫瑰花和红花,带动全村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300余亩。西杨什八郎村委会主任赵东林成立三林果业有限公司,发展杂果种植,带动群众沿S214发展杂果种植800亩,沿S214、田新路种植芦笋300亩,为发展名优果蔬种植带奠定了基础。

党员“续航” 培育致富“金种子”

近年来,鲁河镇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各村开展摸底排查,重点在村干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选拔有特色产业,愿意传授致富技术和方法经验,带头创办专业合作社,帮扶困难群众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金种子”,着力解决农村党员示范带动效应弱的问题。把创业致富能手、农村经纪人、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和大中专毕业生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切实把农村发展需要的好党支部书记及时发现出来、精心培养起来、合理使用起来,着力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有义务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刁明奎是西寺上村党支部的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他不甘贫穷落后,组建明奎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800万元,建设木耳种植大棚70余座,可年产木耳275万公斤,年产值达800万元;带动156户贫困户入股分红,户均年分红500元;吸纳留守妇女200余人、贫困人口30人务工。他计划用2至3年时间,建设双孢菇种植大棚200座、木耳种植大棚300座,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建成集食用菌种植、深加工和品牌化销售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化食用菌种植基地的目标。前南孟村村民孟新宽组建祥伟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200万元,建设木耳种植大棚18座;季家什八郎村村民张德超,投资100万元,建设双孢菇种植大棚10座,有效推进了食用菌种植产业的发展。

在党员郭西广创建的光源畜牧、巴建功创建的东方牧业、郭庆伟创建的裕康奶牛等养殖企业的带动下,在12家养殖协会的服务指导下,鲁河镇发展养猪场145家、养鸡场36家、养牛场6家,猪、鸡、牛年出栏量分别达10.02万头、140.6万只和0.3万头,养殖业总产值达1.5亿元,成为全镇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形成了以寨上村为中心的养殖园区,有效推动了农业经济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党旗飘处产业兴。“接下来,鲁河镇将继续凝心聚力、励精图治,按照‘上规模、创品牌、强产业’的农业发展总体思路,把党支部和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发动起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对未来的发展刘树月信心满满。

全媒体记者 王献伟 通讯员 高自江 文/图

2020-05-25 —— 濮阳县鲁河镇党建引领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纪实 1 1 濮阳日报 c61006.html 1 党旗飘 产业兴 群众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