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一些不法分子以送口罩、献爱心等名义,实施新型诈骗。工行提醒您:防骗必须绷紧弦,不让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诈骗分子有生存空间!
“物资售卖”需警惕
诈骗分子在网络平台以售卖口罩等防疫物资为幌子发布虚假广告信息,与购买者商谈价格后,要求预先付款,收到货款后却长时间不发货或邮寄空包裹,最后将购买者拉黑,销声匿迹。
安全提示 不要轻信陌生人发布的防疫用品特殊渠道供货、国外代购等信息;涉及钱财转账需谨慎,确实需要通过线上私下交易的,要尽可能核实发布信息的个人或机构身份,保障资金安全。
“爱心捐助”藏陷阱
诈骗分子利用公众的同情心,打着红十字会、卫健委等正规筹款机构的名义,利用短信、聊天群、微博等渠道发布虚假捐助信息,诱导公众向其掌握的账户转账,骗取资金。
安全提示 进行爱心捐助时请选择正规捐款渠道和平台,对于网络上的各类捐款信息,务必先进行核实,确认收款账户是合法的公益组织账户再支付,保护自身权益。
“航班取消”多留心
诈骗分子给即将出行的乘客发送欺诈短信,称航班因疫情防控需要已被取消,要求拨打短信中的指定电话“办理退改签”,实则是为了在电话中套取乘客的账户信息和动态验证码。
安全提示 收到关于票务退改签、住宿退费等内容的短信,不要轻易相信,请先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同时,不要向陌生人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验证码,更不要在不明网站上输入。
“推销假药、秘方”莫轻信
诈骗分子冒充政府部门或疫情防控部门,发送诈骗短信或拨打电话,向公众推销所谓的“特效药”或“强身健体秘方”,并诱导受骗者点击指定的欺诈链接并填写信息,以实施诈骗。
安全提示 切勿轻易相信所谓的“特效药”或“强身健体秘方”。同时,对于陌生人发送的短信中的不明链接,切勿轻易点击或进行个人信息的填写,谨防钓鱼网站诈骗。
“网课缴费”辨仔细
疫情防控期间,网上教学也给了一些诈骗分子可乘之机。诈骗分子混入班级聊天群中,修改头像和昵称,冒充学校教师,以网上授课收学费、材料费、辅导费等为由,诱导学生或家长进行转账。
安全提示 收到任何线上缴纳学杂费、培训费等通知消息,切勿急于转账,应先与班主任或校方核实真伪;校方应加强班级聊天群的管理,严格核查入群请求,以防诈骗分子入群实施诈骗。范佩敬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