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至4月份,我市经济运行逐月向好、稳步回升,多项经济指标呈平稳向好态势。
一是工业经济持续恢复。随着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工业经济快速恢复,企业复工达产基本恢复或接近疫前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6.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6位,位次较一季度提升1个位次,其中4月份当月增长12.8%,较3月份提高10.9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完成18.5亿千瓦时,下降2.47%,居全省第1位。工业增值税完成2.86亿元,下降42.4%,居全省第9位。“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下降9.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5.5个百分点;“三专”特色产业增加值下降20.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较一季度提高14.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下降19.1%,较一季度收窄6.2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业各领域稳定运行。服务业各领域稳步有序全面放开,服务业发展延续3月份以来持续恢复改善的势头,各领域相关指标出现积极变化。服务业用电量完成6.32亿千瓦时,下降7.3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2个百分点;实现税收13.97亿元,下降5.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0.6个百分点。金融方面,截至4月底,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26.33亿元,增长21.11%,居全省第3位;存贷比、新增存贷比分别达56.34%、85.51%。商贸方面,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0.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4个百分点;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8%,较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文化旅游方面,濮上园、绿色庄园等景区3月中旬恢复开放,全市“五一”假期旅游人数达44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503万元。
三是投资回升速度加快。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9.4%,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8.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9.5%,高于一季度1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2.99亿元,下降2.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0.4个百分点。省、市重点项目推进顺利,28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的33.2%,基本赶齐时序进度,其中48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9.7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8.03%,在全省综合排名中居第7位。为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公共体育普及工程、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老旧小区改造配套等4个领域55个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57亿元。
四是效益指标逐渐改善。财政收入稳步回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亿元,下降7.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税收收入完成22.8亿元,下降13.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4.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其中4月份当月完成税收6.22亿元,增长2.4%,扭负为正。税收比重达71.3%,较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07.5亿元,增长1.8%,较一季度提高5.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企业效益有所改善,1至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16.5%,其中3月份当月下降8.7%,降幅较1至2月份收窄12.7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完成32.58亿元,增长1.3%。
五是对外经贸相对稳健。外贸方面,货物贸易进出口完成33.29亿元,增长29.2%,居全省第3位。其中:出口总额14.75亿元,增长6.6%,居全省第5位;进口总额18.54亿元,增长55.4%,居全省第3位。外经方面,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1.73亿美元,外派劳务人员544人次。外资方面,实际利用省外资金77亿元,下降11.7%,居全省第4位;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99亿美元,增长2.4%,居全省第8位,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境外资金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29.4%、42%。
六是民生切实有效保障。全市10件27项民生实事中,市城区16条道路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职业技能培训、建成投用公办幼儿园11所等23项实事正在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天然气、丹江水润濮阳3项实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就业形势平稳向好,城镇新增就业3057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879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1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张诚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