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本报讯 日前,南乐县谷金楼乡撤乡建镇请示获省政府批准。谷金楼乡撤乡建镇后,所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将实行镇管村体制,更利于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人才。
谷金楼乡位于南乐县城东北6公里处,总面积49平方千米,拥有耕地4.9万亩,辖25个行政村206个村民小组4.1万人,国道106、国道341纵贯穿境,马颊河自西向东润泽乡域,南乐县产业集聚区毗邻而居,区位优势明显。
近年来,谷金楼乡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开展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引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现代农业发展为支撑,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起步、高质量推进电商小镇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局,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谷金楼乡以现有产业为抓手,加快推进依禾智慧农业(南乐)电商产业扶贫基地依禾农庄三期项目建设。该基地位于谷金楼乡后平邑村,是在北京务工多年的大学生申志刚、张邓云、吴东伟等人发起创建的生态农业园区。该基地立足本地农业特色,专注“绿色生态有机”,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驱动,打造智慧、高效、绿色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通农产品上行之路,实现农产品销售额1500万元,带动周边农民稳定增收,累计带动516名贫困户脱贫致富。依禾农庄三期项目占地面积64亩,投资700余万元,建设钢架大棚18座,即将交付使用。同时,谷金楼乡投资33万元用于后陈家文化广场建设,改善提升村内基础设施,共硬化地面1930平方米,受益群众2000余人。
小胡同实现大绿化
谷金楼乡党委、乡政府紧紧围绕“清干净、拆到位、铺胡同、绿墙根”的总要求,点面结合,深入开展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在全乡范围内推动“一宅变四园”,干部群众用“灰头土脸”换来了“农村变脸”。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依托党建民情图,绘出全乡人居环境提升作战图和25个行政村人居环境管护图。把人居环境提升大目标分解成违建拆除、死角清理、街道绿化、裸露黄土治理、景观打造、坑塘治理、卫生改厕等若干个小目标,创新推出“一看街道、二看胡同、三看坑塘、四看绿化、五看院落和厕所、六看黄土裸露”的“六看”工作法。同时,开展党员干部认领公仆巷活动,实行目标销号制,倒排整治计划,倒逼整治责任。围绕“保持住”探索长效保持机制,将长效保持责任压实到最小网格单元,建立街长巷长制,明确卫生责任人和党员监督员,加强管理,发挥实效。
截至目前,谷金楼乡共改造荒废宅基地260余处,整治闲置坑塘120余个,党员干部认领公仆巷124条,硬化胡同、小巷9.4万平方米。通过打实“底子”、扮靓“面子”、做足“里子”,达到“村中整洁、庭院清洁、室内保洁、乡风纯洁”的“四洁”效果。
电商小镇已具雏形
“一体两翼”创新战略
谷金楼乡以依禾智慧农业(南乐)电商产业扶贫基地为载体,通过实施“一体两翼”战略,以京东、天猫等传统电商平台及松鼠拼拼、依禾拼购等新零售模式为发展框架,建设青年电商小镇。青年电商小镇以“政府主导、名企引领、创业者为主体”的创新模式,聚焦发展以“新零售”为内核的电商产业,加快完善电商产业链及生态圈。青年电商小镇一手抓销售、一手抓货源。同时,注重电商人才的孵化和培养,通过“传统电商+社区电商+技术培训+电商扶贫”的电商助农新模式,打造集电商人才培训、分拣、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预计每年可培训2000人次,带动500人从事电商行业,并通过传统电商和社区电商实现本地农产品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目前,该服务中心正在筹备建设中,28座大棚与200余亩经济林初具规模,林下养殖正在发展,绿色食品认证已通过农业农村部审核。
弄潮儿向涛头立,风起正是扬帆时。下一步,谷金楼乡将立足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调整一产、转型二产、繁荣三产,城建提质、乡村振兴、民生优先”工作思路,继续高标准完成各项规划部署,千方百计抓发展,全心全意谋民利,以经济发展高质量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