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濮阳早报》以《500吨洋葱滞销农民急盼销路》为题,整版报道了濮阳县八公桥镇闫寨村的刘玉忠老汉承包的250余亩洋葱滞销的消息。
据报道,今年刘玉忠种植的洋葱实现了大丰收,但有近500吨洋葱找不到销路。他们种植了250余亩“河西二红”洋葱,属于优质洋葱。原本,他们是和山东一家农副产品公司签订的订单合同,待洋葱成熟后,由山东的公司安排卡车收购后销往新加坡、缅甸、孟加拉国等国家。但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外形势影响,国外的订单接二连三地被取消,刘玉忠所种植的洋葱就断了销路。“现在,200余亩地要赔差不多10万元。俺是农民,实在是赔不起啊!”刘玉忠的儿子刘永锋说。
早报报道刊发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市民纷纷拨打早报新闻热线询问购买洋葱事宜。
市民刘女士拨打早报新闻热线称,自己是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想采购10吨洋葱,用于给员工发福利;王先生则拨打早报新闻热线称,自己是一家传媒公司的负责人,可以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帮助刘玉忠把洋葱卖出去;更有许多市民纷纷致电早报新闻热线,想购买刘玉忠种植的洋葱。随后,记者联系到了刘玉忠,他表示,通过早报的报道,很多企业负责人也联系到他表达了购买洋葱的意向。
与此同时,之前与山东一家公司签订的订单,对方也履行了职责和义务,再次收购了大量的洋葱。
截至记者发稿前,他家的洋葱已经所剩无几。“今年真的是太难了,但是通过咱濮阳早报的宣传和号召,我们家滞销的洋葱终于卖完了,谢谢。”刘永锋说。
本报记者 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