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队首长眼里,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在地方领导眼里,他是一个有使命、有担当的人;在乡亲们眼里,他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在亲人眼里,他是一个有爱心、有情结的人。他就是有着五年从军经历的南乐县鑫民食用菌合作社总经理宋东伟。
宋东伟1985年出生于南乐县千口镇良善村。2003年,刚满18岁的他怀着对军营的向往和锤炼自己的初衷,参军入伍,到贵州省武警总队服役,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服役期间,他追求上进、严于律己、奋发有为,各个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曾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士兵,1次被评为抗雪救灾先进个人,1次被评为森林救火勇士,1次带领所在班荣立集体三等功。
2008年,脱下戎装的宋东伟,带着憧憬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在他看来,经过部队锤炼过的自己,在家乡一定会大有作为。可残酷的现实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为此,他消沉过、徬徨过。在无助的岁月里,他外出打过工、搞过运输、收过粮食、当过学校教官,但不管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现实让他对自己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到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必须做适合自己的工作和事情。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对自己今后的发展重新定位,把目光放在了土地开发利用上,决心在农村闯出一片新天地。2015年,当他听说种植蘑菇可以致富时,就如同在沙漠里艰难跋涉的骆驼见到水源一样,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当时建一座蘑菇大棚需要30余万元。资金不够,他就走亲访友、东凑西借;没有技术,他就四处拜师、多方求教,并报名参加了市里举办的退伍军人创业培训班。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他很快就自费建起蘑菇大棚2座。蘑菇大棚建成后,他科学管理、细心摸索,当年就收回全部投资,第二年就实现盈利90余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尝到致富甜头的宋东伟,马上想到了乡亲们。于是,他见人就说、逢人就讲。起初,乡亲们对此有些顾虑,他就一家一户动员,反复讲解种植蘑菇的好处。在他的热心动员和带动下,良善村当年就建成蘑菇大棚12座。为使更多的乡亲们参与进来,形成规模化种植,2017年,他又在镇政府的支持下,组建南乐县鑫民食用菌合作社,对种植技术及产品销售实行统一管理,解除了乡亲们的后顾之忧。不仅如此,他还大力扶持邻近村庄发展蘑菇种植,并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吸引了1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目前,南乐县鑫民食用菌合作社已建成占地面积200亩的示范园区,发展会员105户,建成蘑菇大棚112座。其中:本村会员26名,建成蘑菇大棚32座;外村会员79名,建成蘑菇大棚80座。示范园区全年蘑菇产量250万余公斤,产值1100余万元,产品远销江苏、福建,以及日本、欧美等地区。
“工作刚刚开始,以后的路还很长,困难还很多。但不管道路有多曲折,我都有信心和决心把蘑菇种植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乡亲们走上致富的道路,过上幸福的生活。”对于取得的成绩,宋东伟并不满足。刘士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