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消失”的西门里

本报记者 李世秀

濮阳县西水坡水库北侧,曾经有一个村庄,因为处在老城墙里面,临近西门,所以得名西门里村。与之隔墙(濮阳县古城墙)相望的城外村庄是西关村,再加上新民村,就组成了濮阳县城中村改造的“御井片区”。

“这里就是原来村里的街道。”6月20日,西门里村党支部书记王华玲站在刻有村名的石碑前感慨万千,“我有时间还是想来看看,虽然马上就要住上楼房啦!”

王华玲所说的楼房是拆迁安置房,位于濮上路与龙苑路交叉口。准确来说,就是濮上路东侧,横跨龙苑路有南北两个小区,交通便利,学校、医院、商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与原来的西门里村位置偏僻、道路狭窄形成了鲜明对比。

2017年,濮阳县启动“御井片区”改造的时候,许多村民不理解:要是拆了老房子,新房子盖不起来,我们住在哪里?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王华玲挨家挨户走访,耐心讲解全县发展规划,以及西门里村的美好未来。最终,大家统一了思想,一致决定支持改造。2017年8月,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拆迁工作便全面告捷。很多村民不由感慨: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虽然有点儿舍不得,但能住上新楼房肯定是好事。大家相信华玲,期待过上好日子。

说起这位54岁的女性村党支部书记,西门里村民除了信任,就是赞许。西门里村位于濮阳县城边缘,村民大部分靠务农或去县城打零工维持生活。王华玲早年“下海”做生意,家境相对较好。街坊邻居有困难,总是找她帮忙,少的一两百、多的一两千,她总是有求必应。后来,濮阳县委党校有个老师告诉她:“你这样帮忙不是长久之计,你得带领大家挣钱致富才行。”

一语点醒梦中人。王华玲在南方出差见洗浴中心生意火爆,就在上世纪90年代创办了濮阳县第一家洗浴中心,安排了几十名村民上班。2004年,王华玲又创办了濮阳龙陶工艺有限公司,作为豫北地区最大的陶工艺基地,该公司用工最多时超过200人,不但解决了村民的工作岗位,还吸纳了很多下岗职工。

西门里村的集体经济一直特别薄弱,原来的村党支部书记任登春,希望王华玲能够带领西门里村发展:“你见识广、有能力,村里的事儿要多帮衬。”就这样,在任登春的鼓励下,王华玲于2011年成为西门里村党支部书记,并暗暗将李连成当成学习榜样,把西辛庄村当成奋斗目标。

“城中村改造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全村130户470名群众不得不暂时分开。”王华玲说,“村子拆了,邻里亲情不能断!”2018年春节,西门里村所有村民举行了一次大团聚。

现在,西门里村“两委”班子开会,很多时候都是在微信群进行。“安置房接近完工,选房、分房工作将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王华玲用语音在村“两委”班子群里提醒大家。

2020-06-22 本报记者 李世秀 1 1 濮阳日报 c62706.html 1 “消失”的西门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