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屯镇紧紧围绕“选好配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的工作思路,利用2年时间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贫困村的“逆袭”之路。
2018年是周小陈村最艰难的时候,原村党支部书记因年纪偏大卸任,驻村第一书记挺着孕肚坚持到临近生产卸任,村内贫困户53户152人中还有28户73人没有脱贫。村“两委”班子中无法选出能够胜任党支部书记的人选,村民意见较大。
选好配强“两委”班子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张果屯镇党委拓宽选人渠道,邀请有激情、敢担当、能干事的致富能手返乡担任周小陈村党支部书记,又挑选会做群众工作的人选配到班子中来,增强了村“两委”班子整体功能。201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随着县扶贫开发局业务骨干任驻村第一书记,村内开始悄然发生着变化。
就业扶贫车间开辟脱贫增收路径。该村申请上级资金建设了一个面积1000平方米、主要经营电子加工的扶贫就业基地,以及一个主要经营箱包加工的扶贫就业点,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两个扶贫车间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了贫困群众就业机会,提高了收入,让贫困群众不出远门就可以在家门口就业。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该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98万元硬化村内道路,铺设村内道路路沿石、马路砖;投资21万余元实施文化广场及配套设施建设;投资27万余元安装路灯50盏,实现每条村道上都有亮光;投资8万元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让村民“小病不出村”。
产业富民增加群众收入。该村依托西红柿小镇建设项目,打破村域界限发展“飞地经济”,采用“园区+农户+贫困户”的种植模式,让没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利润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大棚种植或在园区务工。该项目预计可吸纳300余名劳动人口就业,户均增收8000元,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注入强劲的发展动能。
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周小陈村正一步步蜕变,产业兴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沉睡的土地“活”了,村集体收入和群众收入提高了。2019年年底,周小陈村正式退出贫困村行列,在2020年县脱贫攻坚考核中名列第二,走出了一个贫困村的“逆袭”之路。
王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