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集村有可能是咱濮阳第一个成立教育基金会的村。”6月21日,濮阳县纪委监委第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主任霍继宏在电话里兴奋地说。
濮阳县郎中乡郎中集村是该乡人口最多的村庄,也是该乡第一批廉洁乡村建设试点村。在走访该村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开展情况时,霍继宏发现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李留成正在谋划“教育基金”的具体办法,才发现了这个“村级”的教育基金会——郞中集教育基金会。
“经村委牵头,于5月6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一致通过成立……”6月23日上午,记者在郎中集村见到村党支部书记常战胜,同时看到了一份《郎中集教育基金会捐资助学倡议书》。据他介绍,今年1月30日,党员常百彪第一个为村里的抗疫工作捐款2000元。随后,村里的党员和群众纷纷踊跃捐款,共募得款项41943元。其中,仅村民李泽峰自己就一次捐款11111元,意喻“万众一心”。另外,还有价值22800元的口罩、消毒液、方便面等物资。
“物资都用完了,钱基本没有动。”常战胜说,“我在抖音上看到了一个村庄村民捐款供给一个大学生的故事,让我这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深受触动。”后来,经过广泛征求捐款者、德高望重的长者和有识之士的意见,决定成立一个基金会,奖励村里的优秀学子,营造一个重教尚学的社会环境。经初步统计,全村有18名学生将要参加今年高考。经过大家商议,奖励金额分别为:考入清华或北大每人2万元,考入“双一流”大学每人1万元,考入一本高校每人5000元、二本高校每人1000元,考入市一高或油田一中每人500元。
对于基金会的运作模式,常战胜已经有初步的想法:选出会长、副会长、会计、出纳等人员,指定专人统一管理基金的募捐、发放,村民监督委员会负责全民监督……“这是造福乡邻的好事。乡纪委将加强对监督工作的指导,确保公开、透明。”郎中乡纪委书记宋晓斌说。
至于基金的募资渠道,常战胜也打好了他的“如意算盘”:一是向村里在外地工作、务工、经商的成功人士募捐;二是成立一个“日行一善捐赠群”,以积少成多;三是收取商家在8个村民群里“爱心广告费”。“这样,郎中集教育基金会就能延续下去,激励更多孩子好好学习,更好地回报社会和家乡。”常战胜对基金会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本报记者 李世秀 通讯员 赵星涛 常军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