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个“全国土地日”濮阳市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乔小雨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今年6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土地日”。“全国土地日”是宣传我国土地资源法律法规,引导全社会关心和珍惜土地资源、增强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意识的重要宣传平台。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具体是“五个一”,即推出一期《阳光热线》专题直播问政、制作一个公益视频全媒体科普推广、组织一次市级媒体走基层专题系列报道、举办一次“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现场活动、召开一场专题新闻发布会,全面打好我市“全国土地日”宣传组合拳,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的活动,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对加强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大力宣传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积极宣传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及各县区关于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经验做法。
我们诚恳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关注和支持我市“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媒体平台优势,拓宽宣传面,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推进土地管理制度在全社会深入人心,增强社会各界关注土地资源、严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同努力。
2019年,是全市党政机构改革后新的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组建的开局起步之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履行“两个统一”工作职责,积极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更加有力地推动濮阳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年,我们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完善耕地保护责任机制,增加补充耕地储备,强化土地执法监察,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连续19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这一年,我们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组织开展了批而未供土地盘活利用专项行动,积极盘活市城区闲置土地、低效用地、僵尸企业用地,成功收购中原油田897亩工业用地和生化企业165亩土地资产,市本级消化处置存量土地共计3440亩。这一年,我们落实“多规合一”要求,积极推进濮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组织编制了市城区高铁片区、东南片区东片区、106国道西片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13个,片区总面积47.6平方公里,控规覆盖率提高了12.3个百分点。这一年,我们积极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实行责任分包,定期上门服务,有效保障了郑济高铁、濮范高速与开州路互通立交工程等270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濮卫高速、阳新高速等重点交通项目用地报件,在全省率先上报自然资源部审查,濮卫高速为省政府“双千工程”中第一个获取国务院批准用地的项目。这一年,我们扎实开展国土三调,坚持立足应用、实事求是、依法调查的原则,全市统一部署、整体推进,调查成果率先通过省级和国家级核查,成果质量全国领先。这一年,我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动产登记更加便民利民,精简办事材料,压缩办理时限,一般登记、抵押登记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逐步压缩至2小时,更正登记、注销登记等部分业务实现即时办结。先后化解了15个问题楼盘,共计办理不动产登记3700余件,解决了2万余名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快速响应,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一手牵两头”,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障工作,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在疫情防控战线,全局154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一时间到所在社区报到,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冲在前、干在先,协助社区搞好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增强了广大群众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强化政策支撑,印发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全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从用地服务保障、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便民利企、政务服务网上审批、国土空间规划引领等6个方面提出19条具体举措,提高服务保障能力,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推出不动产登记“不见面办”“网上办”“就近办”“24小时在线”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举措,极大方便了办事群众。市测量队不畏艰难险阻,积极服务重点项目建设,高效完成了市“四校一馆”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绿城路两侧高铁供电线路现状地形图测绘和高铁片区定位放样测量任务,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濮阳自然资源和规划人的使命与担当。先后向重点企业(项目)派驻7名首席服务员,帮助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作,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