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位于南乐县的河南省乌兰木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流水线安静而有序地运转,偌大的厂区内,运输成品的车辆络绎不绝。“您看,天气越来越热,我们的产品也越来越火爆。今年虽然疫情影响很大,但是我们不仅扭转了‘倒春寒’,还将实现‘双过半’。说句实在话,疫情下能取得这样的业绩,首席服务员武灿锋功不可没啊。”公司董事长王晗力言简意赅、感动满满。
“防疫物资短缺怎么办?”“复工复产工人从哪里来?”“周转资金短缺怎么解决?”……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企业复工复产遭遇不少难题。为此,市审计局用好首席服务员制度,选派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武灿锋任河南省乌兰木伦食品有限公司首席服务员,精准化解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助力企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思想上高度重视 以高质量服务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摸清企业发展现状。在接到服务企业具体任务后,首席服务员武灿锋立即赶到企业,扎实了解企业情况和存在问题。河南省乌兰木伦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南乐县产业集聚区,主要产品为冰激凌雪糕。该公司和河南省京良饮料有限公司、河南省木伦河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省京良物流有限公司一起,组成了木伦河集团南乐县生产基地。该基地集冷冻饮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和服务为一体,有生产线20多条,日产能达到700吨约30万箱,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纳税额从2014年的400多万元增至现在的1500多万元。
短短几年内,该公司所在的木伦河集团从南乐出发迅速发展,已在全国形成9大生产基地(河南南乐、河北大名、湖北监利、江苏泗阳、安徽颍上、天津武清、内蒙古磴口、内蒙古杭锦旗、江西高安),11大冰激凌工厂,各工厂目前配有世界一流的全自动化生产设备,其单位产能、冷冻储量居业内全亚洲第一,年产值50亿元,产品6个系列20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各地,提供就业岗位3500余个。
目前,该企业正处于成长期,秉承“简单的就是最好的”文化理念,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专注冰激凌主业,短时间内业务范围、业务量、产能都跨越了几个台阶,发展态势喜人。
该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南乐县政府各部门精准施策、用心服务,基本不存在生产资料不齐、水电气供应短缺等问题。然而,由于企业处于快速成长期,资金需求量较大,充分利用新工厂所在地的优惠政策和廉价土地固然重要,形成综合成本最低的长效融资渠道才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根本途径。
3月26日,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潘顺恩带领审计局有关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到该企业调研复工复产情况,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及南乐县委县政府领导座谈,推动企业问题上报和解决。市审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鲁付民,党组成员、副局长林松分别于4月9日、6月11日到该企业和南乐县相关部门走访调研。
找准企业发展定位。在完全摸清企业现状的前提下,市审计局相关领导及首席服务员武灿锋与企业管理层、一线职工深入交流,促使其说出关于企业发展前景的真知灼见,经汇总汇报局党组讨论后形成一致意见,提交企业管理层进行商榷。
具体来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如何进军大城市群,如何提升木伦河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正成为需要企业思考的宏观课题。在成长期,木伦河集团立足9个省市的一些土地成本低廉、招商政策优惠的县城,按照“简单的就是最好的”理念专注冰激凌主业,把产品质量做到极致,无疑是最佳决策。
然而,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文化理念和发展战略也需要做出适度调整,尤其大环境一旦出现剧烈变化,线条简单、产品单一的生产能力可能面临窘境。
为此市审计局向企业建议,除冰激凌等系列冷冻产品之外,企业或可考虑生产常温和低温奶制品、巧克力等相近产品系列,甚至也可考虑打造综合性的冰激凌文化主题乐园等,进军文旅地产等相隔较远却又有内在联系的行业。企业高层对工作建议很重视,一些工作已经纳入企业发展长期规划之中。
行动上快速落实 深入企业一线解决实际问题
服务企业的关键点在于收集企业存在的困难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及时消除问题障碍,使企业轻装上阵。经过认真调研核实,市审计局及首席服务员武灿锋共梳理出12个问题,并对其分门别类,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制订出解决措施,限时解决。
完善疫情防控机制。市审计局党组要求局机关党委、办公室、人教科等科室针对企业实际,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研究制订完善企业办公区域、一线生产厂房、生活区域人员进出证件出示、实名登记、体温测试等关键环节防控机制,并对重点区域消毒防疫由原来的一日一消改为一日三消。
积极解决防疫物资短缺问题。企业首席服务员武灿锋主动联系、协调相关企业、部门,为企业备足50天所用的10万只口罩、100吨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
强化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疫情防控期间,企业部分员工自我保护和公共场所预防措施不到位,如口罩遮蔽不严、工作后不及时洗手、人员间隔距离较近等。对此,市审计局及首席服务员武灿锋协助企业依据疫情防控标准操作手册,编制预防疫情须知,张贴在企业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使职工了解疫情防控的有关知识。此外,在企业生产中,部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如女工忘记束发、一些员工不戴作业手套等。对此,积极向企业管理层提出安全操作建议且均被采纳,并立即实施纠正。
加强企业管理人员法律法规培训。联系市司法局、市法律援助中心,重点对企业高层进行市场规则运行培训,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企业法规常识培训,对一线工人进行日常生产生活有关法律常识培训,取得良好反响。
协助解决资金周转难题。由于疫情影响,生产停顿、产品销售停止,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得悉情况后,市审计局相关领导及时协调中国人民银行濮阳市中心支行及相关商业银行,为企业在某银行1000万元贷款作了一年期的展期,及时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
解决企业招工难。协调南乐县人社局等部门,支持县内员工返岗,助力企业招聘用工。企业在岗员工数量从疫情期间不足百人,目前达到1200人满负荷生产状态。
解决企业财务培训问题。市审计局抽调机关业务骨干对企业财务账目进行审核,帮助其建章立制。同时,先后举办2期培训班对企业财会人员进行财务管理、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培训。
解决员工家属就业问题。协调当地政府解决了2名企业高管家属、6名一线管理人员家属就业问题。
解决物流配送问题。协调我市各县区及周边地市就该企业物流配送路线有关事项进行积极沟通,确保产品运输畅通高效、及时送达。
解决经销商分销渠道不畅问题。协调南乐县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对疫情造成的产品分销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并达成了一致意见。
支部共建手牵手 促党建生产“融合抓、双提升”
以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开展的“三转”营造“三个氛围”创建模范机关工作为契机,市审计局机关第三党支部与该公司党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以思想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等“六共建”为载体,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党建与企业发展“融合抓、双提升”常态化,使其尽快适应新形势下对企业党建工作的各项要求。
思想建设共强化。两支部共同选学53个学习篇目,充实学习内容,落实学习要求,采取自学、集中学、典型带学、群内交流等方式,组织企业党员围绕6个授课视频,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真学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发挥党建引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组织生活共推进。拓展和完善支部功能,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明确责任,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党建制度。共同组织一次组织生活会,对照问题清单搞好自查;共同上一次党课,提高创建认识;共同开展一次党日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享党建工作信息,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相互提高,共建共赢。
党建活动共举办。创新党建活动载体,计划结合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联合举办乒乓球、象棋比赛等切合实际、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联合评选“巾帼岗位标兵”、企业“优秀党员”等,激励党员干部向模范学习、向先进看齐,让组织生活“动”起来、“亮”起来。
业务生产能力共提高。牢固树立党建、业务“一盘棋”理念,推进机关党建与企业生产工作深度融合。根据企业业务进度情况,共同组织研讨学习企业大发展有关课题,面对面开展问题分析、交流经验、工作点评等活动,不断提高共建的质量和层次。
道德风尚共营造。组织好书、好文推荐,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培养企业党员尊崇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加深传统文化认知,弘扬文明道德新风尚,提升党员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综合素质共提升。在共建活动引领下,实施“全员大学习,素质大提升”行动计划,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原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力争使企业党员职工的政治素质、作业水平、生活作风、精神面貌得到全面提升,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纪律严的现代企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