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坚持“六抓” 做好“六稳” 落实“六保”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纪实

(上接第一版)抓安全守底线。一是突出食品安全监管,助力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构建风险防控体系,严格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对全市11586家食品经营者和310家食品生产企业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完成整改11家,关停4家,注销生产许可证3家,停产整顿3家,长期停产4家,正在整改15家;开展三文鱼类海鲜产品专项检查,未发现进口的三文鱼经营者;抽样检测海鲜产品、冷冻畜禽肉465批次,组织涉及海鲜产品经营人员1470人进行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二是突出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基本药物监管,共检查基本药物生产企业5家次,抽检基本药物5个品规,经检验全部合格;检查市城区医疗机构、药品零售店、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共352家次,查处违法违规企业20家,警告18家,责令整改19家,立案3起,罚没款0.399万元;办理行政许可225件,办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运输证明”2件。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暂停销售发热咳嗽类药品。三是突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在全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共组织执法人员700人,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66家,发现隐患96项,整改96项,隐患整改率100%,防范和遏制了各类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抓重点出成效。该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上门办”,稳步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企业住所申报承诺制度,简化注销程序,实现市场主体准入与退出最大便利化。投入“一网通办”经费40余万元,集中培训1500余人次,将全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4小时以内,自主开发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开办信息实时推送平台,将企业登记数据信息与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市人社局等部门共享,实现了与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营业执照当日发放率在95%以上,网上办件率在90%以上,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办理率稳居全省前三。截至目前,全市实有市场主体24.25万户、注册资本38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4%、7.8%,其中今年新增市场主体19419户、注册资本154亿元;全市新增7家企业签订专利权质押贷款9笔,实现贷款金额472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12%。优化检验检测服务,推行邮寄送检、样品上门接收、免费寄递检验报告服务,免收肥皂、洗手液、餐具(含果蔬)洗涤剂、湿巾、消毒液、乙醇等相关疫情防控用品检验费用。对复工复产企业送检的非防疫物资,按原标准的60%收取费用。协调指导各检测机构减免无纺布等疫情防控用品检验费用,对复工复产企业送检的非防疫物资以加急样品受理,免收加急费。

抓创新求突破。一是政策举措创新。该局坚持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准确把握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先后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食品生产环节复工复产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复业社会餐饮经营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文件,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濮阳市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推动我市复工复产开上高速路。二是监管方式创新。按照“示范引领、督导指导、帮扶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坚持“源头可塑、去向可追、风险可控、社会监督”的工作目标,大力推行“一品一码”监管新功能和手机移动APP,制订食品流通环节“互联网+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截至目前,溯源监管平台内网格化监管和数据清理已完成,200平方米以上的食品经营主体“一品一码”推进工作已完成68.94%;200平方米以下的食品经营主体“一品一码”推进工作已完成19.66%。三是消费维权方式创新。开发应用了以“放心消费二维码”为特点的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线上通过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集中公示全市所有经营主体的消费投诉信息;线下将“放心消费二维码”张贴在商场超市等商家的显著位置,消费者扫描“放心消费二维码”就能获取该商家的消费投诉信息,倒逼经营者诚信经营,促进经营者落实消费投诉主体责任,降低投诉数量,净化消费环境。

抓基础谋长远。一是稳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1至4月份,全市共申请专利883件,同比增长41.8%。其中:发明专利115件,同比增长5%;共授权专利570件,同比增长23.4%;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87件,同比增长10.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18件。迈奇化学的发明专利荣获河南省第二届专利奖三等奖,全市有效注册商标18883件。二是持续开展质量强市活动。持续推进全省质量强县示范县创建活动。清丰县政府和工业园区管委会向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递交了创建申请,全面启动了2019年市长质量奖评选工作,对资料评审得分前8名的企业进行了现场评审并得出最终评审结果,组织申报河南省质量诚信A等企业认定申报,全市自愿参加A等企业申报的企业已达85家。对我市重点领域、具有优势的产品进行了调研,推荐了我市“专业化学用品制造”领域的4种产品列入国家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名录。开通了条码微站,开展了商品条码网上注册、网上续展、源数据代录入指导服务活动,完成注册商品条码38家,续展商品条码45家,为25家企业进行了源数据录入,帮助18家口罩生产企业制订完善了企业标准。深入开展中小企业质量提升行动。选择重点行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认证制度,扩大质量体系升级的覆盖面,增强行业适用性,帮扶26家自愿性认证组织规范运行管理体系,为2家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完善了质量信誉档案。

抓监管促规范。一是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上半年对消防产品、校服、电线电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等重点工业产品开展专项整治并进行随机抽检,累计抽检142个批次样品,合格137个批次,合格率96.4%。查扣无厂名、无厂址、无生产日期、无合格证、无质检报告口罩27.9万个,涉案金额200余万元。我市产品质量趋于稳定,全市没有出现大的质量事件和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二是开展反垄断执法,共检查网站、网店11398户,受理微商、网店等网络消费投诉28件。三是开展价格监督检查,受理办结价格举报案件491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32件,办结7件,纠正不规范标价行为83起,收缴罚款20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45万元。四是加强广告市场监管,采取线上约谈形式指导媒体20次,下发广告案件交办函9件,办结广告案件22件,罚没金额33.921万元。我市传统媒体广告违法率呈现下降态势。疫情防控期间,全市未出现利用疫情开展商业炒作和宣传的违法行为。五是开展打传规直,立案查处1起传销案件;持续推进烟草市场综合治理,接收烟草部门转办案件30余起,均已交办相关办案单位调查处理。六是加大消保维权力度,在全市建立了12315“五进”站点334个,21家ODR企业(消费纠纷在线和解)建立在线消费争议快速处理通道,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布消费警示7篇,登记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21949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8万余元。

下一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紧扣“保稳定、争一流、创特色”总体目标,大力弘扬“和善待人、用心做事”的机关文化,规范竞争、优化环境、提升质量、高效监管、守住底线、促进发展,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胡庆荣

2020-07-22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纪实 1 1 濮阳日报 c64596.html 1 坚持“六抓” 做好“六稳” 落实“六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