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医疗就医

刮痧时注意些什么

刮痧清暑 需要注意什么

夏日炎炎,不少人选择以“冷”法攻之,如开空调、喝冷饮、吃西瓜等。实际上,在传统中医疗法中,也有不少解暑的妙招儿,刮痧就是其中的一种。通过刮痧,可将淤积在体表的湿热与气滞宣泄出来,从而起到解表清暑、宁心开窍之功效。

刮痧时应注意手法轻重,由上到下顺刮,并通过蘸植物油或清水保持肌肤润滑,避免干刮而刮伤皮肤。

在刮痧前后24小时内不能喝酒、不宜剧烈运动。出痧量大或刮全背者,应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饮食指导,刮痧后以清淡饮食为主,以提高新陈代谢,排出痧毒。

刮痧后,被刮部位 4小时内不能吹风受凉及碰水,当天洗澡必须使用热水。 谢冬群

刮痧,既可补又能泻

刮痧是用边缘钝滑的器具,蘸上植物油或清水,在体表沿着经络的走向,从上到下、从内往外进行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细小的出血斑点,状如沙粒,也被称为痧斑或痧痕。

暑为夏季主气,由于天气炎热,如果不注意避暑,很可能会出现中暑的现象。发生中暑之后,最典型的症状为头晕目眩、出虚汗,严重的还会导致晕厥和休克。中医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高温天气加上劳累过度,导致人体元气亏虚,暑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而通过刮痧让体表毛细孔扩张,促进气血循环,则可达到散热的效果,也可将暑湿之邪及时 “刮”除,起到解表清暑、宁心开窍之功效。

此外,在中医理论中,常说“虚则补,实则泻”。但刮痧的奇妙就在于,它既可补又能泻,可谓补中有泻、泻中有补。除了解暑,它还能起到解表驱邪、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扶助正气、促进代谢、调和阴阳的作用,从而缓解身体不适。

痧斑,色深未必“火”大

刮痧后留下的痧斑颜色重,就说明体内的“火”大?实际上,单凭出痧的颜色是不能判断病症的。

从中医角度看,出痧的过程是一种毛细血管受外力挤压后破裂,少量血液进入组织间隙而使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血管神经受刺激后血管扩张,可使身体内的瘀浊、邪气疏散,组织细胞得到营养,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治疗疾病的作用。

在临床操作中,有些人的痧斑是紫色的,有的是红色的,还有人甚至刮不出痧……痧象的深、重、浅只是一项参考依据。但的确可通过出痧部位的不同、痧斑形态的不同判断健康状况。

凡经络循环线路和穴位区域容易出现痧的,提示相应经络所联系的内脏功能有病变。痧色鲜红,呈点状,多为表证,病程短,病情轻,预后好;痧色暗红,呈斑片状或瘀块,多为里证,病程长,病情重,预后差。随着刮痧的治疗,痧象颜色由暗变红,由斑块变成散点,说明病情在好转,治疗是有效的。

哪些部位和疾病不能刮

刮痧不仅对解暑有很好的疗效,应用范围还十分广泛。主要的适用病症包括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湿疹、落枕、咽喉疼痛、耳鸣等外科、五官科病症,以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高血压等经络不畅的病症。

一般来说,刮痧部位主要在背部,有时亦可选择在颈部、前胸或四肢进行。然而,眼睛、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前后二阴等部位,以及出现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是不能刮痧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群都可以刮痧。如体型过于消瘦者、局部皮肤有病变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全身浮肿者、有出血倾向者等要禁止刮痧,否则会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此外,过饥或过饱,过度疲劳或醉酒者,也不应大面积进行刮痧。

2020-07-22 刮痧时注意些什么 1 1 濮阳日报 c64616.html 1 刮痧清暑 需要注意什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