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夫妇俩种植的14亩庄稼陆续丰收,小麦亩产约650公斤、黄豆亩产200公斤以上。因为绿色生态卖得好价钱,一家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咱庄稼人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越过越红火。”韩凤仙自豪地说。
2017年年初,村民刘怀生采取种养结合的模式,利用金融扶贫贴息贷款,买了几头母猪,滚动繁育发展到100余头,收入连年翻番。同时,用猪粪上地,种出的庄稼产量高、品质好,卖出了好价钱。如今,刘怀生成了村里的脱贫致富典型、大家争相学习的榜样。
生态西瓜身价高
走进闫守文、郭凤杰夫妇的农家小院,只见院内院外种植的茄子、豆角、玉米、油菜、花生、西瓜等长势颇旺。
“我种的西瓜口感好、品相好,每斤卖价高出市场价0.1元,临近阳谷、聊城的超市都来抢购。”说起西瓜种植,闫守文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2017年年初,闫守文、郭凤杰夫妇开始在预留的15亩庄稼地种植西瓜。郭凤杰从小就跟着父母种西瓜,掌握西瓜种植相关技术。夫妻俩采用“土办法”:炕上育苗、温室培育、田间移栽,用煮熟的黄豆、发酵后的鸡粪鸭粪做肥料。经过一轮轮烦琐的劳动,6月初,他们的西瓜收获上市,进入当地市场、大型超市,卖出了高于市场价的好价钱。仅种植西瓜一项,每年就有几万元的收入。
为解决西瓜重茬产量低的问题,夫妻俩商量着承包了50亩地,西瓜、玉米、大豆轮换种植,种西瓜多用粪肥,种传统农作物能秸秆还田、提高地力。这对昔日的贫困户夫妻,如今已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平展的田野,辽阔无垠;道路沟渠,纵横交织;花草树木,掩映新居……“有女不嫁黄河滩”的台前县穷滩区,已蝶变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新画卷。
王为峰 张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