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大约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将儿子昌意封于今河南省南乐县一带,后人称为“昌意封国”,成为南乐县的历史渊薮。造字圣人仓颉即生于昌意封地,西汉置县乐昌、昌乐亦源于此。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南乐是唐代天文学家一行的故园,有鲜卑族与汉族大融合的聚居古镇码头,演绎着“戏剧活化石”目连救母的故事。走近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南乐,发现人祖文化、汉字文化、商业文化、天文文化、戏祖文化在这里交织延展,凝结成大美南乐的文化名片。
我们通常把黄帝尊为人文始祖,同时又把黄帝之孙颛顼奉为主要的姓氏源头,而身为黄帝之子、颛顼之父的昌意,又当何如?实际上人们在把黄帝、颛顼列至崇尊地位的同时,也把昌意尊为人祖。一位历史学者说:没有昌意,何以谈颛顼?
人们一直在不懈地寻觅黄帝城,却始终不能锥指,而对南乐昌意城却是没有争议的。如果要论建城的时间,昌意城堪称中国最早的城之一。巧合的是,2017年3月,河南考古界对昌意城进行了科学探测,真的发现了仰韶、龙山时期的环壕城址,昌意时代恰好在其历史积年之中。
昌意城在今南乐县西北18公里处,《魏书·地形志》记载为“黄帝子昌意所筑”。5000多年前,黄帝与蚩尤大战后,濮阳一带归属于黄帝统治,黄帝继续征战,将儿子昌意封于此地。昌意按照其父的安排,采取怀柔政策,与地方通婚,娶女濮为妻,婚后改名昌濮,居住在昌意城,生子颛顼。徐旭升先生说:颛顼声名显赫,超过黄帝。近年来,四川、山东、湖南等地不少昌姓后人来南乐寻根问祖,受到濮阳学者热情接待。
昌意在南乐不仅筑城造邑,而且还敦睦教化,使得这方水土民风淳朴,黎庶安居乐业。西汉初年在昌意城建县,以此茫茫乐土、昌意所居,取名“乐昌县”。西晋时将乐昌改为昌乐,人们认为,把昌意的“昌”字放在后面,对人祖昌意有大不敬之嫌,所以改县名昌乐。唐武德六年,昌乐县治南迁至今谷村一带。五代梁贞明二年,晋王李存勖避其祖父李国昌讳,以“新治在旧治南”的缘故改名南乐。宋神宗元丰四年九月,为避河患,敕令县治东迁至王彦章营,即今天的南乐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