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清丰新闻

建设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清丰县城市综合提质在行动系列报道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篇

本报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陈晓旭 刘志洋 文/图

关照人的需求,城市才有温度。

近年来,广大清丰群众欣喜地发现,常走的街巷重新修整了路面,刚搬进去的新小区旁已经建好了幼儿园,离家最近的卫生服务站步行十几分钟就能到达,闲暇时间还可以到附近的图书馆吹着空调看书……

这主要得益于清丰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快速推进。近年来,清丰县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从百姓关注的衣食住行、医教文卫入手,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公共保障、补齐民生短板,努力建设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彰显城市建设的日新之美、日进之美。

筑牢教育均衡发展之基

近年来,清丰县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教育服务硬件设施持续完善,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推进教育设施全覆盖,近年来,清丰县斥资新建改建县中小学校11座,文化路幼儿园、诚睦路幼儿园等幼教设施4处,新增学位16000多个,城区中小学生全部实现就近上学,居住区500米以内小学、幼儿教育设施全覆盖。

同时,引进国内知名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资源,在县城区安康路南、幸福大道东高标准建设教育园区。园区总投资6.675亿元,占地533亩,总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建成高中部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包括3栋教学楼、2栋学生餐厅、6栋学生宿舍楼,图书馆、体育馆、综合楼各1栋,标准化运动场1个,最多可设200个教学班,容纳学生1.1万人,预计2020年9月份,所有高中部的基础设施均可投入使用。

为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多更好惠及千家万户,今年以来,清丰县进一步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预计今年8月底建成投用清丰县春晖路小学,建筑面积8848.19平方米;2021年10月份开工建设清丰县黄河路小学,规划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规划共9个中学(其中现状改造6个、规划3个)、26个小学(其中现状改造12个、规划14个);新建居住区和社区均需按国家有关标准配置小学、幼儿园、托儿所。

与此同时,积极谋划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园区初中部建设项目。该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主要包括综合楼、餐厅、宿舍楼等,规划设置36个教学班,可容纳1800名学生,预计2022年10月开工建设。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过程中,加强清丰特有文化符号的设计和融入,着力打造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

传承历史文脉。在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区、活力中心区、融合示范区“三区”建设过程中,注重融入文化元素。其中,总投资4亿多元占地2000亩的中华孝道文化园是一个以“传承孝道文化,弘扬孝道精神”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文化景观项目。园区南入口是孝廉广场,核心景观是广场正中的张清丰塑像;往北是园区的主景观大道孝道,以儒家十三经经典《孝经》为主题,集中展示孝经文化和家训家风文化;大道北端是迎恩草坪与舜帝广场,广场中间矗立39米高的舜帝雕像,展示二十四孝首孝舜帝的孝行风采。项目完全建成后,将成为展示文化清丰、孝廉清丰、休闲清丰、生态清丰的又一张城市名片。总投资6.1亿元,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修建的朝阳路北街区北魏文化建筑群、西井街文化产业园主体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留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记忆的老剧院修复工程基本竣工。总投资2亿元,按照“小式建筑、灰色基调、汉唐风格”的原则,实施西井街、幸福大道、老十字街等老城区道路综合提升,城市记忆得以保护和延续。

彰显红色文化。以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单拐)为中心,规划建设了国家级抗战纪念教育基地,主要包括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战地后勤医院纪念馆、红色驿站等,被命名为AAAA级景区。投资4000多万元的清丰县委党校一期工程建成投用,一个融红色旅游、干部培训、警示教育、健康运动等为一体的文体旅综合体正在变为现实。

建设精神高地。在全省率先建成清丰好人馆,并新建了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同时,全县17个乡镇50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构建人人参与、覆盖全面、辐射周边的场馆群,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城市发展的“精气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文明素质同步提升。

与此同时,清丰县又积极规划文化艺术中心(含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少年宫、妇幼儿童中心等)1个、县博物馆1个、县影剧院1个、片区文化活动中心1个,同时依托县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展览馆等,在马颊河和引黄调蓄水库周边区域形成县级文化中心。

创建最“潮”健身康养后花园

近年来,清丰县充分利用部分居民集中区域拆迁出来的空地,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社区多功能笼式运动场18套、健身游园20多个,新增设漫步机、关节健身器等室外健身器材300多台(套),体育游园和文化绿地相结合,实现城区居民户外15分钟内可健身休闲。

同时,投资1.8亿元的国家级极限运动基地基本建成,亚洲最大、标准最高,正在申办全国首届极限运动会。投资1.5亿元的尚和全民健身中心已竣工投用。投资7.8亿元全面建设县文体中心体育馆、游泳馆、足球场、篮球场等“两馆十场”。规划结合马颊河、潴泷河,以及其他水系两侧绿带建设全民健身绿道,主要设置小型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等健身设施。

此外,清丰县还大力推进医疗卫生设施服务均等化,新建改建人民医院、红十字医院、新兴医院等县级医院8家,新增病人床位2000多个,初步形成“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症到大医院”的就医格局。其中:新建改建的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全部安装中央空调,配备全市一流的标准化手术室,并实现远程会诊;县人民医院全面启动智慧医院管理,并配备远程接送直升机等设备,救治效率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今年该县将建设清丰县中医院综合门诊医技楼、骨科医院,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就医难、住院难问题,推动全县卫生事业发展。

在此基础上,该县还在叠翠路以东、朝阳路以北,规划建设县级社会福利综合中心1个,包括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老人护理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等。

让百姓安居梦照进现实

近年来,清丰县稳步推进各类保障房建设,改善居民基本居住条件,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为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清丰县出台《清丰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指导意见》,树立共同缔造理念,发动小区居民等社会各方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指导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确保改造一个达标一个。

今年,该县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涉及地税局家属院等19个小区,居民1202户,总建筑面积11.99万平方米,总投资1478万元。改造项目于今年7月开始施工,预计12月底竣工。此外,今年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4个,建设安置房近1.6万套160万平方米,动迁群众8517户,目前黄庄、油房、侯窑、东赵店、高赵店、西赵店、夏固等12个棚户区已全部开工。

为实现更多市民“住有其所”的目标,清丰县注重建立完善住房制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立健全住房租赁监管机制。同时,出台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加强监管,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通过优化重组,扶持一批管理科学、资金雄厚、信用良好、抵御风险能力强的房地产企业。此外,加快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2020年建立房屋租赁服务平台,完善住房租赁企业备案管理,形成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房地产市场运行监测体系建设,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防风险。

2020-08-26 ——清丰县城市综合提质在行动系列报道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篇 1 1 濮阳日报 c66675.html 1 建设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