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2020年作为新型化工基地建设‘突破年’,全力推动新型化工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市委书记宋殿宇在濮阳新型化工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语重心长、振聋发聩。为贯彻落实宋殿宇讲话精神,本报特开设《化工周刊》。本周刊坚持指导性,突出学术性,增强服务性,开设发展综述、安全生产、技术交流、环境保护、高端论坛、一线采风、人物访谈等栏目。
化工源于化学,化学历史古老、源远流长。可以说,人类自学会使用火,就开始了朴素的化学实践活动。我们的祖先钻木取火,利用火烘烤食物、寒夜取暖、驱赶猛兽,充分利用了燃烧时发光发热的化学现象。从天然的、偶然的化学现象,到主动的、自觉的化学实践,人类化学知识的形成、化学实验的进步,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丰富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实验与理论在化学研究中相互依赖、彼此促进。化学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而发展,是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化学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推动了历史的前行进程。进入20世纪,随着实践的深入、理论的成熟,并受到其他自然学科的影响,化学广泛应用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在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合成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获得了诸多成果。
化工是当代化学凝结的一颗璀璨明珠。各类化工产品,经过一系列复杂深度的加工而制得,具有专用性或优质性能,涵盖石油化工、煤化工、新能源等种类,涉及医药、涂料、新能源、催化剂等近百个门类,产品涵盖航空航天、深海潜水、登山用具、汽车、高铁、建筑、日用品、电子产品等工作、生活和娱乐的方方面面。
40余年前,在东濮会战的旗帜下,来自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化工精英,为了祖国的工业进步、百姓的富足生活,会聚战斗。在濮阳“三支花”——中原油田、中原乙烯、中原大化的带动下,广大企业家持续创业、敬业、兴业、旺业,助力豫北大地冉冉崛起一座化工新城——濮阳市。坐拥中原油田总部基地,依托勤劳、勇敢、智慧、全心全意谋发展的功勋企业家,一批卓越的、行业领先的标杆企业在龙都濮阳拔地而起。
化工是这座城市的脊梁,是立市之本、兴市之基。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157家,涉及大产业链条200余种产品,涵盖石油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等多个领域,门类齐全、品种配套,产业规模占全省的五分之一。特别是濮阳新型化工基地获省政府批复,65.1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内,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化工成为濮阳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柱、振兴腾飞的希望之翼。
山有峰,海无涯,大浪淘金沙。《化工周刊》横空出世,是企业家交流思想、共谋壮举的平台,是总工、高工、优秀技术人才展示成果与才华的舞台,是凝聚、创造、完善、弘扬企业文化的园地,是龙都化工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如柱石,镌刻企业家创业的足迹;如战鼓,激发行业前行的热情;如引擎,助推龙都化工再上一层楼。
《化工周刊》是你的,也是我的。她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平台,承载着助力龙都化工行业发展的神圣使命和百姓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使命在肩、初心如磐,编辑部全体人员将勠力同心、殚精竭虑,把《化工周刊》办出活力、办出精彩,助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